馬爾克斯說,一個國家就像一個女人,你要在她們剛起床時認識她們。
一個行業也像一個女人,總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角色,能觸到行業的“素顏”。
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江湖,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就有這樣一種“除濾鏡”的隱秘力量——渠道商。
他們是SaaS廠商和客戶的“中間人”,依靠代理銷售、運維、實施等工作獲得分成或勞務費。
渠道活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了上游廠商發展得怎么樣。
SaaS大潮之前,中國“混出頭”的軟件渠道商都是因為“跟對了大哥”。
比如2006年,有“全球第一大連鎖零售ERP工程”之稱的蘇寧ERP項目啟動,總花費達8000萬元。
但很少有人知道,參與分這個大蛋糕的,除了SAP(提供軟件)、IBM(負責業務咨詢和實施),還有一家名為富基旋風的獨立軟件開發商——它承擔了蘇寧全國400多家門店系統、1萬多臺POS(銷售點)銷售系統和全國一卡通會員系統的開發、實施、培訓和建設。
富基旋風悶聲發財:同年10月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軟件服務公司;2007年,和廣州融通系統集成公司合并為富基融通,在零售業站穩腳跟;2018年,富基融通又被A股上市公司石基信息收購。
石基信息也是個悶聲發財的主。它成立于1998年,靠在中國代理美國公司Micros(2014年被甲骨文收購)的明星產品酒店物業管理系統OPERAPMS起家。
隨著Micros承包了國內85%的五星級酒店,石基信息逐漸“偷師學藝”,并在2007年合并中國飯店管理系統供應商杭州西軟,自研類似產品。
如今,石基信息憑自研產品加代理OPERA,拿下了國內70%的星級酒店市場,在五星級酒店里的滲透率更高達90%,總市值達344億人民幣。
“渠道,在整個軟件市場從90年代到2010年前后就是‘隱形富豪’的存在。”T研究《2018-2019中國管理軟件渠道生態報告》的作者、分析師吳勇告訴「甲子光年」,倒賣軟件過去很賺錢,3-5折進貨,全價賣出,做前期實施和后期運維又可以賺一筆。
但IT行業總是江山代有產品出,各領風騷三五年。隨著2012年云計算和SaaS大潮長出的新一茬渠道商們,卻未能延續“隱形富豪”的光榮傳統,如今,大多數渠道商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在4月11日舉行的“中國軟件渠道伙伴峰會”上,吳勇談到:2018年,全國各類渠道商平均利潤率是15.8%,其中,游戲分發商、蘋果手機經銷商、白酒代理商的平均凈利潤率分別有33.5%、30.7%、約20%,而用友渠道商的平均凈利潤率只有12.6%,金蝶渠道商的平均凈利潤率只有9.0%——賣什么都比賣軟件賺錢。
那么,SaaS行業的渠道商,到底是行業爆發前夕的“蟄伏”,還是一場“陪太子讀書”的徒勞?
作為最能直接感知行情冷暖的人,他們的故事,把我們帶到了SaaS廠商們清早8點的“床前”。
1.隱秘部隊
從套裝軟件到SaaS,渠道做的還是渠道生意。雖然該領域曾長出過石基信息、漢得信息等較大體量的前輩,但整個市場十分分散,大多渠道都是散兵作戰的小作坊,賺辛苦錢。
據T研究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全國85.8%的渠道商人員規模在50人以下,且銷售人員占比超過50%。
但正是這群分散的力量,目前已成為SaaS生態不可或缺的先鋒部隊。
據今年阿里云發布的《2018-2019年中國SaaS市場洞察報告》,2018年,有超過1/3的客戶會直接向第三方渠道商采購SaaS。而一位行業人士告訴「甲子光年」,70%的SaaS廠商都需要依靠渠道“打天下”。
渠道商能幫SaaS廠商快速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擴展新市場,在廠商力所不及之處,扛下實施、培訓、咨詢、維護和續費等服務的臟活重活,幫廠商“帶貨走量”。
經過近10年發展,兩種角色構成了目前SaaS渠道的主體。
一是看準了SaaS新機會,攜已有渠道跨界入場“野路子派”。
一些為故宮做運營,為周黑鴨、良品鋪子等做銷售的代理,甚至是茅臺代理商和4S店店主,都在2015前后涌入了SaaS渠道市場。
雖然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但野路子中不乏有能力者。比如成都目前最大的SaaS渠道商恒游科技的創始人彭浩峰,就曾是攀枝花最大的4S店老板。
2013年,他再次創業,進入SaaS領域,目前已代理了有贊、紛享銷客、慧算賬、快法務等七款SaaS產品,有5000多家地方企業客戶,300多名員工,年營收達數千萬人民幣,掌握了輻射中國軟件市場西南大區的重鎮。
SaaS渠道的另一派,是從軟件時代發展而來的傳統派“正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