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星環大數據產業技術發展促進中心主辦的第三屆前沿科技論壇在上海落下帷幕。大會歷時3天,設置35個前沿技術模塊以及八大專題,來自政府、金融、交通、能源、教育、制造等領域的1500多名國內外嘉賓出席會議,共同研討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以及如何利用新技術賦能各行業,讓城市建設的更加美好。
會議期間星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環科技)還全面展示了其最新一代的產品和技術,包括閃存數據庫、圖數據庫、新一代數據云等,這些產品和技術能幫助企業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最大化釋放數據潛力,從而充分享受智能科技帶來的豐厚回報。
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過去的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了高速的發展態勢。但近幾年中國經濟開始趨緩,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原因之一就是過去中國企業無往不勝的競爭利器——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消失,而我們創新優勢還沒有建立起來。
“市場競爭有兩條路,一條是成本優勢,就是便宜;另一條是獨特性優勢,就是你能做別人做不了的產品。之前我們利用成本優勢發展了幾十年,現在這個優勢正在逐步喪失,我們就只有一條路,就是走獨特性優勢的,這就需要技術的創新,需要核心技術的突圍。”星環科技創始人兼CEO孫元浩在演講時表示。
星環科技創始人兼CEO孫元浩
孫元浩在市場競爭中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從公司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視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成立于2013年的星環科技從數據分析起家,最早的解決方案完全基于開源產品,包括Hadoop、Spark等。隨著企業業務成長,星環科技發現僅僅是利用開源產品無法滿足用戶需求,開始研發自己的產品,并努力實現創新,每年都會推出創新性的產品和技術,如今已經完成了軟件全棧的替換。
比如,2015年星環科技攻克了分布式分析型數據庫的關鍵技術難點,成功替代了Teradata等國外廠商構建數據倉庫;2016年攻克了復雜批處理的實時引擎融合歷史數據與實時數據處理技術難點,實現了復雜計算的實時流處理;2017年采用容器編排技術實現大數據分析的彈性服務;2018年實現了統一的數據集市、數據倉庫、數據湖一站式分析融合平臺;2019年采用星環云操作系統來融合數據PaaS、應用PassS、分析PaaS,為企業提供高效的數字化基礎平臺,實現數據、應用、智能分析融合。
孫元浩說,虛擬主機,星環科技所有的技術創新和原創性的動力都來自于客戶的需求。“在大數據這個基礎領域,中國和美國廠商幾乎是同時起步的,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而市場上(包括國外市場)沒有技術能滿足用戶需求,只能自己創新。”
孫元浩特別強調星環科技不是為了原創而原創的。“現在有很多企業也實現了全國產的產品,但是功能上不如美國廠商,我認為這不對。我們首先追求的是獨特性和領先性,其次是原創性。”他說。
實現AI、云和大數據的融合
星環科技一路走來,產品和技術不斷豐富,如今不僅有大數據分析產品線,還有AI、云相關的產品,而且這幾款產品已經實現了融合和相互打通。在孫元浩看來,星環科技推出AI和云的產品順理成章,而三大產品的融合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
“大數據技術的核心是分布式計算技術,最早是用來解決結構化數據問題的,這些問題都解決掉以后,它就要去解決非結構化的問題,主要是視頻、自然語言等,這需要算法的幫忙。人工智能就是這里的算法,而云的加入是因為我們希望大數據技術能夠像云一樣提供彈性服務。”孫元浩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星環科技的“云”與一般廠商所說云有所不同,而是與星環科技其他產品一脈相承,都圍繞數據誕生,星環科技定義稱其為“數據云”。
“未來企業IT應該是以數據為中心,應用是附著在數據之上生長出來,而今天是正好相反:以應用為中心,數據為應用服務。”星環科技研發總監劉汪根解釋說,星環科技所提的“數據云”是一個以數據為中心來驅動業務、數據分析、智能運營的云平臺,以數據驅動業務,數據到哪里,業務就到哪里。
據悉,“數據云”在云平臺層提供了各種數據資源服務,包括大數據、AI、流計算、數據資產等,為整個技術架構提供堅實的底座。企業以云平臺為基礎,構建數據業務中心,包含了沉淀下來的很多可以被再次利用的數據服務,比如審批管理流程、用戶中心、訂單中心,美國服務器,所有這些業務行為都可以被抽象為標準化的服務,公司內部統一去使用。當開發人員要開發一個新應用的時候,他只要關注自身的業務邏輯,以及哪些模塊可以從數字業務中心找到并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