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場上,云計算的競爭一直非常激烈:不僅阿里云、騰訊云等本土企業在攻城略地,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國際云服務廠商也在搶奪份額。同時,在海量數據和復雜業務背景,也對云計算公司要求越來越高,如何通過差異化的戰略生存下來并脫穎而出,是云計算公司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作為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新興云計算公司,UCloud與互聯網巨頭出身的云計算服務商不同,它以“中立安全”為生存法則,不去涉足用戶的業務,并由此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相當規模的用戶。今年年初,UCloud正式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準備沖擊”科創板云計算第一股”。
5月28日, UCloud在北京召開用戶大會。在此次大會上UCloud宣布進行品牌升級,啟用中文名稱“優刻得”,并發布新的slogan——“優刻得中立云,不和用戶競爭的云”。
此外,該公司針對七大重點行業推出了相對應的定制化解決方案,還發布了新產品布局全球基礎設施,公布了針對合作伙伴的“+U合作伙伴計劃”打造開放生態。
季昕華在媒體采訪時表示,在諸多巨頭的夾擊下,VPS租用,UCloud的優勢是能夠抓住深入到底層的一些事情。他認為,UCloud的中立性在很多領域非常有機會,特別是傳統企業,很多客戶害怕數據被大公司獲取和分析,“因為我們不做業務,所以對我們更放心。”
季昕華給UCloud設定了兩個核心紅線:不做應用,不碰用戶數據。他表示,UCloud未來會制造自己的數據中心,會研發和軟硬件結合的產品,甚至會往上游走,核心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更好滿足客戶的需求。UCloud希望把競爭力焦點還是放在底層上,推出更穩定的服務,更快的產品,和更低的價格。
他預測,未來中國的云計算公司會存有四五家,而且也會慢慢習慣于云計算的多云戰略。而中立和滿足用戶需求也是其在多云戰略中的競爭優勢。UCloud接下來會在四、五線城市下沉、VR、政府平臺數據打通及5G方面重點發力。
以下是此次對話全文,經全天候科技整理:
未來中國云計算公司只剩四、五家
問: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也在做產業互聯網,UCloud做產業互聯網的優勢在哪里?
季昕華:不同公司的側重點不一樣。阿里、騰訊的優勢非常明顯,但UCloud能夠抓住深入到底層的一些事情。因為產業互聯網比消費互聯網辛苦很多,只有深刻了解用戶需求之后,才能做起來。UCloud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我們有這樣的決心和態度,愿意和傳統企業一起來做事情。這需要一個非常好的心態,要彎腰下來,聽他們的想法、需求和痛點,這樣才能發現問題。
我們的中立性在很多領域非常有機會,特別是很多傳統企業客戶害怕數據被大公司獲取和分析。因為我們不做業務,所以對我們更放心。所以中立的定位,符合產業互聯網的需求,這次我們也特別強調UCloud是不和用戶競爭的云,讓用戶更放心。
我們也具備足夠的能力,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幫助傳統企業的發展。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于,以前我們主要提供云為主,解決方式不夠。這次加大了和合作伙伴的+U計劃,希望形成更多的行業性解決方案給到給合作伙伴。
問:在中國云計算市場,除了阿里、騰訊,還有亞馬遜和微軟也在做,競爭非常激烈。UCloud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怎么看待這種非常激烈的競爭?
季昕華:從未來的發展格局來看,未來中國的云計算應該會存在四五家公司,這是To B的市場,大家慢慢習慣于云計算多云戰略。
云計算市場大,而且有競爭,我們如何在巨頭競爭中活得好,核心在于四個要素。
第一,堅持中立。由于需要有多云,所以必然會選擇我們作為其中之一。我們的中立性能夠讓用戶放心地把數據給我們。第二,堅持產品是滿足用戶需求的,我們的產品數量可能比友商好,更符合用戶的需求。第三,好的服務品質。云計算用戶把身家性命放在上面,必須有好的服務。我們的很多服務是看不見的,但是我們在研發。第四,堅持長期研發投入。以前是硬件公司只做硬件,軟件公司只做軟件,云計算出現以后,必然是軟件和硬件深入結合,會產生更好的效應。
不做應用,不碰用戶數據
問:數據流轉過程中,到底UCloud會從哪一段為產業去賦能,UCloud有一些東西不做,美國服務器,是哪些不做?
季昕華:我們不做應用,不碰用戶數據,這是兩個核心紅線。為什么呢?如果做了應用,必然會和客戶競爭,PaaS我們肯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