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因科技更美好,這是作業盒子的Slogan。成立于2014年7月的作業盒子,正是借助科技的力量給中小學的教與學帶來了變革。5年來,作業盒子通過作業數字化、數據化切入中小學日常教學場景,為師生提供移動作業工具,為老師減負,為學生加分。依靠移動作業工具,作業盒子不但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還打通了K12全學段、全學科的作業場景,構建了從工具到內容再到大數據的智能教育完整生態。如今公司旗下業務除了作業盒子,還包括小盒課堂、AI直播、小象編程等業務。去年日活400萬+,其行業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一家典型的互聯網公司,作業盒子的業務完全基于線上來開展,要支持多條業務線,尤其是要保證日活400萬量級用戶的使用體驗,需要一個強大的IT后臺來支撐。和眾多互聯網公司一樣,作業盒子選擇了基于公有云來打造自己的業務平臺。借助公有云,不僅節約了前期成本,使得業務快速上線,同時還能根據業務的需求靈活擴展,總體上也實現了成本的節約。
作業盒子運維總監王輝是后臺的運維負責人,對于這個IT平臺的運維和管理頗有感悟,對于公有云的選型和使用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王輝看來,面對逐漸成熟、同質化的公有云平臺,真誠服務是能打動客戶和留住客戶的不二法門。對于這幾年與云服務商的合作,王輝做出了非常積極的評價:“與云服務商的合作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促進了彼此的技術提升,同時也大量節約了經濟成本。”
王輝有7年傳統行業從業經驗,6年互聯網從業經驗,先后就職于用友網絡、思科中國、海爾云平臺。對主機、操作,數據庫、中間件、網絡架構均有深入的學習和成功的案例。在作業盒子,王輝專注于自動化運維、高可用、高并發架構設計和優化,與所有技術部門同事實現了日活從30萬到400萬的快速平穩支撐。
以下是王輝的獨家專訪內容整理。
記者:請您介紹下作業盒子的業務情況?
王輝:作業盒子是K12領域的一家科技教育公司,主要針對的用戶是全國小學生,大家非常熟悉的作業盒子是我們的主要業務,去年日活達到400萬+。現在我們的業務重點正在慢慢轉向其他三條業務線,即AI直播、小盒課堂、小象編程(教小學生學習編程)。
記者:作業盒子為什么會采用公有云,如何選型的?
王輝:和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一樣,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從節省經濟支出的角度出發,會尋求一種比較快捷方便、經濟的方式來部署我們的各種系統。因此,公有云成為我們當時最合適的選擇。作業盒子于2014年7月份注冊,2014年10月份確定云選型。我們最終選擇了UCloud(優刻得)。
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我們認真地比較了多家云,包括當時市場上的幾家主流公有云服務商都有評估。就選型的原則而言,我們首先會考慮技術和功能,要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其次是服務,最后是價格,這是我們的選型三要素。應該說,當時我們的需求不是太復雜,市場上主流的公有云服務商都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在技術上滿足我們的需求之后,服務就成為了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記者:作業盒子在云的使用方面是什么樣的,采用了公有云的哪些服務?
王輝:我們整體部署方案是混合云。目前部署了300多臺云主機,雙核、4核、8核、32核、48核都有。除了云主機外,亞洲服務器,我們還使用了負載均衡器、緩存、hadoop、ES等其他云服務。同時,我們也有一部分托管服務器,有200多臺。托管的物理服務器全部用作數據庫服務器,業務系統都跑在云主機上。
記者:你們出于什么考慮采用混合云,而沒有讓數據庫也跑在云主機上?
王輝:我們的數據庫當初也是部署在云主機上,后來才遷移到托管的物理服務器。我是這個遷移的執行者,當時,我來公司大概一個月左右時間,我和首席架構師周中華兩人熬了一個通宵,完成了數據庫從云主機到物理服務器的遷移。遷移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當時的業務快速擴張,數據量和并發快速增長,歐洲服務器租用,云上的數據庫無法滿足性能需求,所以才把數據庫遷移到物理服務器上。
我是2016年3月加入公司,當時在UCloud上大概有30臺云主機,包括數據庫服務器,日活30萬。但我們業務成長很快,2016年年底日活已經達到100萬。2018年下半年日活超過了400萬,數據量上也增長很快,數據庫實例也從2016年初的幾套增加到現在的200多套。
記者:是否考慮過同時采用其他服務商云服務來應對云服務商可能會出現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