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跟大家聊一聊混合云。我的分享主要是有三塊:1.公司簡介;2.業務上云歷程;3.混合云實踐。
第一、公司簡介
農信互聯是專注于為農牧大生態企業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平臺型企業,我們致力于成為全球最大的農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商,推動農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我們主要是為農牧企業提供四大賦能,數據、電商、金融、服務。農信云是工資的數據業務,主要是用大數據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這塊主要包含服務于生豬產業的豬聯網、服務于種植產業的田聯網、服務于涉農企業的企聯網等,電商業務主要是以農信商城為載體,通過建立涉農的電子交易市場來解決企業交易鏈條過長、采購成本高的問題。金融主要是以農信金融為核心業務,依托于農信云和農信商城所積攢下來的大數據為基礎,依托于我們自己開發的農信資信模型,創建一套區別于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于涉農企業的金融體系。農信運營中心主要是統一承接企業線下的渠道以及產品服務。農信互聯在2017年的時候完成了A輪融資,在2018年9月份已投錢估值70億完成了B輪融資。
第二、業務上云歷程
我們在2015年的時候業務基本上全部跑在云上,當時是使用OpenStack,2017年把所有的業務都遷移到了Zstack平臺上,并部署了混合云,在混合云上進行了部署實踐,2017年獲評了十大標桿案例。2018年對私有云進行了擴容,并完善了混合云的方案,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間我們是增加了專線的連接,并多次進行了災備的演練,為了獲得更好的災備能力,今年也在探索實現混合云應用的雙活。
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使用過的兩個私有云平臺,這是我們部署OpenStack時候的兩個拓撲。我們核心到萬兆、到千兆,再到服務器的千兆卡和萬兆赫,都是交叉冗余的布局方式。當時為什么考慮重構云平臺?我們在使用OpenStack的時候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說系統不夠穩定,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部署運維是比較復雜的,必須要有專業的團隊才行,我們當時是依托服務廠商,升級比較困難,要是想在線的情況下不影響業務,去升級云平臺幾乎不太可能,我們評估多次也不敢進行嘗試,因為所有生產環境在上面跑,我們是有三個環境:測試、預生產和生產環境。在OpenStack的時候,我們是只做到了網絡層的隔離,它全都因為是在一個局域下,這個時候要做一個壓測,或多或少會對生產環節產生影響。
這是后來部署Zstack,同樣是測試、預生產、生產三個環境,做到了物理隔離,三個集群是用同一個管理節點去管理。計算節點和存儲節點是分開來部署的,單獨部署,生產集群是單獨用一套存儲,存儲節點加入SSD作為緩存盤,在IOPS上有大大的提升,物理連接上還是一樣,我們有一個全冗余的設計,沒有單點故障。
這是Zstack提的4s標準,我主要是想跟大家提兩點,一個簡單、一個智能。簡單就是安裝部署簡單,相比OpenStack來講,確實要簡單太多,而且產品化也做得比較好,這樣大大地降低了我們部署安全的門檻。智能,我最想說的就是無縫升級,確實也是OpenStack沒辦法比擬的,我們用Zstack兩年多的時間了,我們升級了很多次,Zstack的升級基本上就是一條命令就可以升級完了,在升級的過程中,你的業務就是全不受影響,只有管理的界面上是不可用,在升級的時候,大概10分鐘左右基本上就可以升級完版本,而且可以跨版本升級。
第三、混合云實踐
混合云管理。我們部署的是Zstack的混合云版本,是和阿里公有云在數據和控制層面打通的,我們在一個控制臺就可以管理我們的私有云和阿里公有云。在資源申請方面,我們自己開發了一個項目發布系統,項目負責人在項目發布系統上創建項目,填寫你所需要的資源,比如說你需要私有云資源、測試、預生產、生產環境,你需要多少臺機器,公有云需要多少臺機器,等它創建完項目以后,這個工單就會到達資源管理人員,如果審核通過了他就會通過API自動地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創建出相應的虛機,并且自動注冊到堡壘機上。虛機的管理全都是通過堡壘機進行的,堡壘機可以對這個進行全線的控制和行為的審計。
這是混合云的拓撲。我們現在有兩個數據中心,虛擬主機,線下的北京的IDC是我們的主數據中心,天津是災備數據中心,主要是用于數據庫的災備,公有云上我們部署了我們的應用災備。公有云拆用VPC的網絡,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虛擬網絡,包括IP地址、劃分的網段、配備的路由和網關。混合云通過專線和VPN互聯實現高速、穩定、安全的私網通信。VPN作為備用鏈路,在線下的機房和公有云也有VPN的連接,給它放在最低的配置,比如我們需要使用的就讓它保持這個連接,如果專線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切到VPN上去跑這個應用。阿里云+物理IDC的混合架構實現了跨數據中心容災。同時,雙業務入口的模式也確保了完整的業務高可用性,混合云架構在保證資源彈性的同時也確保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