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電信運營商發布5G商用牌照,這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與此同時,中國成為繼韓國、美國、瑞士、英國后,第五個正式商用5G的國家。
5G需要建設上百萬基站,投資量巨大,如何快速回本將成為運營商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目前,三大運營商已建設4G基站數量390多萬個,在建設4G網絡上的投資金額超過8000億元。5G的基站建設規模將比4G翻一番,這意味著5G基站的建設工作需要投入更多資金。但是,2019年國內三大運營商一季度營收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下滑。在提速降費背景下,三大運營商面臨著較大的收入增長壓力,急需尋找新的增長點。
同時,5G的快速發展也使得運營商網絡結構NFV化,運營商自身的OSS運營支撐系統也將面臨支撐能力的挑戰。現有系統缺乏傳輸融合、虛擬化建模和系統化維護能力。因此,OSS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支撐和維護體系,以適應5G運營新要求。
云計算為運營商提供新機遇
5G的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特性將會給千行百業帶來全新的變革,應用領域可擴展到智慧城市、應急保障、VR/AR、物聯網、智慧零售等各個領域。電信運營商作為網絡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和5G生態的直接參與者,應充分整合和利用優勢資源,積極推進5G生態圈的發展壯大,以實現合作共贏。
通過研究虛擬化和云計算技術,電信運營商可以加速向云服務商轉型升級。基于基礎設施資源優勢,通過互聯網向終端用戶提供全系列云資源服務,根據按需訂閱的計費方式對用戶所使用的資源和服務收費。
對于運營商而言,未來5G將面臨網絡組網靈活、承載網絡高速率、低時延的挑戰,而云計算擁有計算能力強大、數據存儲安全、資源動態共享、客戶端使用便捷等特點,無疑是對5G發展最直接有力的支撐。
在2006年,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云計算的概念,其本身是一個邊界寬廣、延展性很強的概念。隨著5G、大數據和AI技術的發展,深度學習及相關算法的廣泛應用,需要高性能計算機進行大量模擬訓練和數據處理,這就對服務器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計算則利用虛擬化技術提供了計算服務的彈性伸縮能力,也解決了越來越多智能運算的場景需求。
“沒有云計算這些年的發展,5G也很難達到2020年正式商用的目標。”中國移動政企分公司云計算中心副總經理張志宏闡述了中國移動對于云計算與5G關系的認知。在2014年5G研發啟動的時候,中國移動就已經開始建立移動的電信云發展規劃。5G時代電信領域內系統的軟件架構將面臨巨大變化,5G網絡組件以虛擬機的形式存在。實際上,支撐整個5G基礎設施的就是一朵特殊的電信云。按照中國移動對電信云的理解,新型的網絡架構將由云化形態的新型數據中心和智能化網絡調度中心以及網絡編排中心共同組成。ICT技術融合將構建資源全局調度、能力全面開放、計算彈性伸縮、架構可靈活調整的新一代網絡。
5G發展促使云計算產業升級
2018年6月,3GPP會議順利通過5G NR獨立組網功能標準,國內運營商也紛紛排出5G時間表,計劃在2020年實現5G網絡正式商用,5G時代即將來臨。同時,歐洲服務器租用,3GPP定義了5G的三大應用場景,即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eMBB對應的是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uRLLC對應的是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由此可見,5G所帶來的是一場真正的社會變革,將超越現有通信行業生態系統,新網絡和創新業務的出現也必然推動云計算產業升級。
第一,新技術的發展必然帶動云服務的全面升級。5G將為用戶提供超高清視頻、VR/AR等沉浸式場景體驗。同時,5G也將與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等場景深度整合。為適應上述新業務的發展要求,云服務必須進行服務升級,提供細分場景的全系解決方案。
第二,網絡的高性能要求必然推動云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5G在超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和網絡切片方面的新特性,將通過在網絡架構和基礎設施平臺兩個方面進行技術創新和協同發展來滿足。在網絡架構方面,通過控制轉發分離和控制系統重構,簡化結構,提高接入性能;在基礎設施平臺方面,建設電信級云平臺來實現對網元服務的支撐,同時通過網絡編排功能,進一步解決現有基礎設施投資高、資源配置不合理、業務上線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