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婚變、被政府監聽、遭到民眾抵制…經歷了“戲劇性”的第一季度后,亞馬遜在第二季度在多領域發力,伴隨著首次進入美國《財富》500強前五的捷報,亞馬遜公布了其第二季度財報。
北京時間7月26日凌晨,亞馬遜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財報數據顯示,亞馬遜營收為634億美元,凈利潤為26.25億美元。
其中,亞馬遜在線商店Q2凈銷售額為311億美元,同比增長14%;實體店Q2凈銷售額為4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第三方賣家服務Q2凈銷售額為120億美元,同比增長23%;訂閱服務Q2凈銷售額為47億美元,同比增長37%;云服務Q2凈銷售額為84億美元,同比增長37%;其他業務Q2凈銷售額為30億美元,同比增長37%。
(圖源:甲方研究社)
亞馬遜本季度財報表現可謂喜憂參半。
云服務繼續增長,強敵環伺增速放緩
亞馬遜最受人矚目的是云服務(AWS),已成為公司營收第三大和最賺錢的業務,在體量本已較大的情況下,目前仍保持著增長態勢。
該業務二季度營收84億美元,盈利 21 億美元,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是整個零售業務的兩倍,利潤增長 29%。
從2015年開始,亞馬遜在其財報中披露云服務業績數據起,AWS就為亞馬遜勾勒出一條最為亮眼的增長曲線。
從亞馬遜的財報來看,其云計算服務的營收在2017年的四季度首次超過了50億美元,達到了51.13億美元,在其后的6個季度,其營收逐步增加,其中2018年一季度增加了3.29億美元,二季度則增加了6.63億美元,三季度增加了5.74億美元,四季度增加了7.5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則增加到了76.96億美元,二季度收入達到83.8億美元
云服務收入增幅從第一季度的41%下滑到了37%,本季度營收為83.81億美元。這是五年來AWS收入的季度增速首次低于40%。
雖然亞馬遜在電話會議中回應對AWS表現持樂觀態度, AWS霸主地位短時間也難以被撼動,但其放緩腳步后必將影響發展勢頭。
云服務營收的下降的原因或許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是亞馬遜云服務的市場份額已經較大,難以拓展新地區。另一方面則是微軟、谷歌等強悍的競爭對手的崛起正在分食亞馬遜的市場份額。
微軟CEO 納德拉此前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微軟的商業云業務體量已經達到全球最大,全年收入超過380億美元,毛利率擴大至63%。
云業務已經是微軟不可動搖的增長引擎,納德拉上任后言必稱云,在本季度,包括Azure在內的微軟智能云業務首次成為該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微軟一手投資擴大云業務的基礎設施規模,一手開發云端軟件應用擴大收入規模。
第二季度,微軟Azure收入增長64%。雖然與2019財年一季度76%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緩,但仍舊不斷沖擊著亞馬遜的云業務。
北京時間7月26日, Google母公司Alphabet與亞馬遜同日披露季度財報。Google在電話會議上披露,其云服務估算年銷售額達到80億美元以上,比去年翻了一倍。
谷歌云新CEO Thomas Kurian上任以來,一直在擴大銷售追趕亞馬遜與微軟的云業務。今年以來,谷歌云推出了兼容其他云平臺的工具Anthos,收購了數據可視化公司Looker,進一步加碼云計算服務。谷歌云計劃在未來幾年將銷售人員擴大3倍,進一步搶占云業務市場。
在亞洲市場,阿里云的增長速度不容忽視,在2018年同比增長達到了92.6%,接近翻倍,這對亞馬遜開拓亞洲市場形成一定的阻力。
作為新的業務增長引擎,微軟正在踏入云游戲業務。隨著微軟整個企業服務向云計算轉型,并且增長持續加速。AWS 也開始面臨更大壓力。而亞馬遜最終也需要找到下一個增長點。
國際折戟,本土后勁依舊
第二季度,亞馬遜核心電商業務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亞馬遜國際銷售額增長12%至164億美元,大幅低于去年同期27%的增長率;虧損6億美元,遠高于去年同期虧損5億美元。
國際業務的表現對于亞馬遜難言樂觀,甚至可以說,最近十年被寄予厚望的國際業務越來越令人失望。
最初國際分部增速遠高于北美,2001年分別為75%和3%,2002年分別為76%和12%。國際業務依舊對亞馬遜形成拖累。
對比北美與國際增速能夠看出,2010年是分水嶺,這一年北美增速反超國際。2011年,香港免備案主機,國際業務增速比北美低5個百分點,2017年落后10個百分點,此后二者之間差距依舊在拉大。
(圖源:甲方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