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者關注新零售這段時間內,始終有一個疑問。傳統企業,如何向數字化的方向轉型?辦個網店,租個云主機將產品掛上去就算是數字化轉型了嗎?對于那些零售或小微企業而言,應該算是了,可是這能滿足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需求嗎?在生產、物流到零售的整個鏈條之中,數據的加入又會起到什么樣的變化?在“數造零售 智匯中臺——伯俊軟件20周年慶典暨用戶大會”上,對伯俊總裁孫一暉先生的采訪中,我獲取到了一些答案。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困惑
什么是數字化轉型?以前企業做了20多年的信息系統,上了這么多軟件難道就不是數字化了嗎?數字化的意義在哪里?孫一暉總裁就這些問題與我們展開了交流。
伯俊軟件總裁 孫一暉
按照孫總的理解企業數字化轉型應該分成四個步驟:第一個步驟首先要改變企業的架構,你要從傳統的架構從云架構開始轉變。第二要有更多的數據,從局部的數字化向全鏈路的數字化轉變。第三要從流程驅動往數據驅動轉變,第四要從消費端的數字化往供應端的數字化轉變。
數字化轉型改變企業的架構
我們從信息化的角度來看,美國服務器,傳統的信息化是怎樣的結構?每個企業都有很多系統,假設每個企業有四個系統,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登錄的方式,每個系統都是獨立的。但IT的架構并不是這么簡單,系統和系統之間需要對接。比如商品數據可能需要跟分銷系統去做對接。除了四個系統以外,其實還有幾根線把他連起來,這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傳統的IT架構。但是一個企業遠遠不止不只有四套系統。假設現在有8套系統,ERP系統、WMS系統、BI、財務等等,一個企業上了8套系統IT架構是怎樣?8個系統比原來的4個系統復雜的一倍。
現在很多企業對于自身的IT部署基本上沒有什么滿意的!都覺得自己的系統做的不好。其實我真的要幫我們的信息化的主管說句話:“不容易的!”8套系統的數據連接就是這樣的一團亂麻,我們所見的正常的零售企業,是20套系統以上,也有幾十套的。所見最多的一家大型企業有200多套系統,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個地方改變了,可能會影響到不知道什么地方的系統。
要如何去進行改變?用中臺!要把結構變成中間是云架構進行相互連接。在各個系統里面將公共的東西、共享的東西抽到中臺,然后由中臺打包成服務,為外界的各個系統提供服務。這就是系統的云架構,目前伯俊在全國已經做了十幾套中臺了,隨著我們對于中臺的理解的深入,我們覺得中臺不僅僅是IT架構,也是一種思想。
什么思想?設計、生產、企劃,這是企業內部的部門,因為部門跟部門之間也是跟IT的結構是一樣的,也是需要對接的。每個部門跟每個部門也需要聯系,我們需要用綜合的思維改造我們的組織架構,要把組織架構要變成中臺這樣的邏輯來做。
在當前的企業組織架構中,采購、設計、生產,中間缺少了關鍵銜接的一環。我們認為將來所有的部門都是應該通過一個數據運營的部門來做銜接。現在的企業IT部門很多都缺少數字運營這個關鍵性業務。建議IT的負責人回去以后第一時間就把自己的IT部改成數字運營部,作為企業的核心業務部門。這是在未來的20年,我們的信息化部、我們的IT負責部,最好的、最大的前景,最大的機會,做數據標準的統一,從傳統架構到云架構。
用數據驅動實現全鏈路的數字化轉變
企業數字化轉型做的第二步就是從局部的數字化到全鏈路的數字化。現在新零售、智慧門店對于數字的采集等等方面特別熱門,我們在整個線下交易的過程中很多數據是缺失的,可能一個顧客到門店選擇商品、購買之后,只有一行數據的產生。
對于門店的數字化,對于門店更多樣的數據采集,我們給很多企業在做,經常有一個問題:數據采集上來,給我的生意到底帶來了什么樣的提升?其實伯俊的觀點是,不能指望一套系統,一套數據采集的設備在門店里面產生效益,他的效益在整個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產生的,也就是需要從流程驅動向數據驅動進行轉變。
流程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
軟件是現實世界在數字世界的投影,亞洲服務器租用,不同的緯度我們需要有不同的數據,局部的數字化到全鏈路的數字化要上線上去學習。我們到了一家淘寶,你逛了哪家的什么商品,你最后有沒有買,我們要全鏈路的從各種方面采集數據,從流程驅動到數字驅動,我們采集到更多的數據我們會有更多維的數據。這些數據我們最終要通過大數據,要通過這些算法能夠給企業帶來從流程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