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2017年6月5日凌晨。
一位45歲的母親正準備去往上海新華醫院,在路上,她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更危急的是,孩子母親在分娩時出現了大出血,隨時可能引起心臟衰竭、腎衰竭,此時如果沒法得到充足的血液輸入,母親跟孩子都將面臨生命危險。
棘手的問題在于,醫院血液庫存不夠。馬上找到足夠的血液并不容易。血液從找到人群到安全檢測需要2-4天的時間,中間還夾雜著交通、天氣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但幸運的是,最終,1萬多毫升的血液及時給到了這位母親,經過9個小時的搶救,這位母親的生命體征終于平穩下來。
這是一個讓人長舒一口氣的結果,但在多年以前,這樣的快速調配僅僅依靠人工是難以實現的。在整個過程中,云技術參與其中,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以往云技術在人們心中的固有印象不同,人們最開始接觸到的云存儲,到基于電商的網頁端云計算,云雖然提升了一些領域的工作效率,但并沒有真正觸及到改變生活。解決看病就醫這樣的命題,從前并不會與云產生關系。
但真實的情況是,一場“云”變革正在發生。
那么,云技術是怎樣對我們的生活進行改造的呢?
回到上面那個觸目驚心的故事。對于醫院來說,更多的時候,缺的不是血液,directadmin授權,而是高效調度血液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穿越醫療通過與華為云技術結合,基于云+大數據平臺,搭建了一個血液云平臺,在上海9個血庫中快速完成了線上血型比對,不僅找到了合適的血液,更提高了血液調配的安全性和效率。
自此,當某一個城市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血液的時候,可以快速的在周邊血站快速調度血液來保障供血需求。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300萬例手術通過“穿越醫療與華為云”建立的高效鏈條完成配血任務。
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相互關聯,云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成功運用同樣可以復制到其他領域,如同抽枝的新芽,正在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
我們可以看到,在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探索道路上,云將成為下一個主角。
云的步伐
云,這是繼個人計算機變革、互聯網變革之后的第三次IT大潮。
飛向天空的火箭、潛入海底的潛艇、逐步完善的無人駕駛、互聯網技術對生活的重塑……對未知的探索讓我們對未來抱有更多的期待。
如果說蒸汽機和電力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的兩次工業革命,那么發展到今天、脫胎于互聯網,但又被稱作"革命性計算模型"的云計算,正在讓我們的生活步入另一個階段。
在近日舉辦的“選擇不凡 華為云年度峰會2020”上,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指出,2020年華為云不僅將打造極致性能的混合云基礎設施、企業級AI開發平臺和智能數據湖,還將打造貫穿應用全生命周期的DevOps服務,助力政企實現全場景數字聯接。
云在幫助大型政企轉型的過程中,正在觸及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從云的發展歷史來看,并非如此。
早期互聯網公司的云計算起步較早,可以說,它們生長在“云”端,也在影響著云的發展,顛覆并打破了傳統IT的常規,創造了新的生產力。
那是Cloud1.0時代,完成的是云基礎架構,在Cloud2.0時代,隨著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加速,主角開始從互聯網企業轉移到大型政企,因為它們迫切需要通過云計算提升效率和體驗,這是全行業智能化升級的必經之路。
這些大型政企的智能化升級,讓云在Cloud2.0時代真正與人們的生活產生聯系。
太湖藍藻治理曾經是一項重大且困難的環保項目,治理時間長達29年。在云技術被應用之前,國土監測局、江蘇省地理國情普查先后共投入了近 5000 名專業的測繪人員,耗時3 年才完成了整個水域調查工作。
華為云實時監控太湖水質
中科天啟在與華為云合作之后,利用云、AI等技術在數據處理上的高效,只投入10名全職工作人員、在3個半月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同等量級的地表覆蓋數據生產。通過國土空間規劃和各種自然資源相關行業應用相結合,完成水質監測、降低數據成本、促進國土合理利用,從而提升環境保護水平。
隨著太湖藍藻水華平臺成立,實現了對太湖水質進行實時監測,一旦水質發生變化,系統將自動預警,從而提醒人員盡早介入,避免藍藻的大面積爆發。
云的介入正在讓我們的生活變環境得更美好,這在過去是難以實現的,從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科技和工業的進步似乎總是與環境保護相違背,但華為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企業的方向決定著它所做的事情。在云技術方面,華為云的獨特之處,也正是它對于改變生活這個宏大而美好的愿景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