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多,華為云經歷了看、試、聚焦、做穩的階段,在中國云市場初步塑造了自己獨特的競爭力,但它面臨的壓力也頗大,如何突圍,再次書寫傳奇,這是華為云未來需要面對的現實。
2020年12月30日,華為創始人及總裁任正非一份關于該司企業業務和云業務的發言不僅以總裁辦文件形式簽發,還被發布在了華為心聲社區之“公司文件”板塊。心聲社區是供華為員工暢所欲言的內部論壇,但許多內容外部人也能看得到,可謂敢于將內部問題暴露在客戶和公眾面前。
任正非的這份發言包括“正確理解和定位云優先”、“構建云應用生態”、“收縮企業業務”等七大指導性觀點。發言迅速引發熱議,其中不乏對華為云的尖銳批評,且很快被外界捕捉到,免備案服務器,“收縮企業業務”還一度上了新浪熱搜。
其實,華為云發展速度有目共睹:成立雖然僅三年半,華為云已經上線了220多個服務,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5個可用區,發展了160多萬開發者和2萬多家合作伙伴,其云市場上架應用超過4000個,年交易總額超過10億元。
根據權威咨詢機構IDC數據,華為云已經躋身中國第三大公有云服務提供商,另一家權威咨詢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華為云已經是全球第六大公有云服務提供商。
一位曾在華為工作過的某云計算大廠高管表示,華為下決心做的事就會做到底,但一定盯著第一,主要是大家都覺得華為云是“富二代”,如今的成績都是理所當然。但他轉而又表示,中外公有云市場基本上都是“富二代”在玩,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微軟Azure,哪個不是“富二代”?能在“富二代”戰爭中突圍絕非易事。
簡言之,華為云再一次引起了公眾關注。人們不禁好奇,是什么在成就它?又有哪些不足將嚴重困擾它?它能在全球云計算市場沖到怎樣的位置?為此,筆者走訪了華為云的部分客戶、合作伙伴,試圖增加新的維度,探究華為云的本貌和成長密碼,也希望借此管窺中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邏輯和趨勢。
可信優先
“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就是老百姓居家過日子的開門七件事。如今,“柴”的供應商——城市燃氣公司們,正用數字化技術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更有溫度的燃氣服務。例如,中國燃氣就推出了“中燃慧生活”APP,支持老百姓通過手機繳燃氣費、申請檢修服務,以及享受中燃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零售服務。
中國燃氣,全稱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跨區域綜合能源服務商之一。2015年,為了打造“智慧中燃”,中國燃氣啟動了以“全面云化”為特征的新一輪數字化轉型。
在技術伙伴選擇上,中國燃氣選擇了華為云。目前,中燃慧生活APP、中燃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售業務平臺,以及會員服務和售后服務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都跑在華為公有云上。
中國燃氣一位信息化主管曾告訴筆者,雖然華為云在大廠中做公有云最晚,但最值得其信任。
“我們選服務商最看重安全性,不希望我們的用戶信息被盜用或作為商品被出售出去,華為是一家純粹服務企業客戶的企業,跟我們不存在潛在競爭關系。且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工程,我們需要能夠長期陪伴我們一起轉型的伙伴。”該信息化主管解釋說。
需要用到公有云,但是又擔心數據安全性的企業遠不止中國燃氣。遠景能源是中國排名前三的風機供應商,同時也針對風機行業提供SaaS服務,遠景能源CTO余海峰曾向媒體透露,有云計算大廠的一把手直接對其說,不能承諾未來一定不涉足遠景能源所立足的SaaS市場。
成立之初,華為云提出了“三不”,即 “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明確告訴合作伙伴和最終客戶自己的業務邊界在哪里,這使得中國燃氣、美圖等公司將核心業務都放心放在了華為云上。
“三不”其實遭受了部分技術人員,也包括部分華為員工的反對,他們尤其反對“不碰數據”這一觀點,理由是,AI等必須要結合業務數據和流程才能發揮作用。
但根據筆者近年來所接觸的若干大中型企業用戶來看,數據安全才是它們不可逾越的底線,技術與價格的考量有時反而次之,北京醫院、中國一汽等很多企業之所以選擇華為云混合云方案也是基于數據安全考慮??偠灾?,華為云早期的“三不”主張確實受到用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