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政策限制,外資云以往在中國市場的推進較為緩慢,但這一局面在過去幾天被打破。
3月18日,微軟率先在其中國區技術大會上宣布翻倍擴容在華的微軟云,新增數據中心將在2022年春季啟用。這是繼2017年大幅擴容后又一個翻倍計劃。這意味著,這次擴容后,微軟云在中國的容量將是四年前的12倍。
7天后,3月25日,亞馬遜AWS也對外公布了新的中國業務策略,包括使用中國區域的客戶享受全球科技和服務用于本地業務,海外的全球客戶使用中國區域保持全球IT架構和體驗的一致性,以及中國客戶通過其云服務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服務出海。
與微軟只有一家云落地服務商不同,亞馬遜AWS在中國有兩個運營商。亞馬遜AWS宣布,由西云數據運營的寧夏區域將進行二期擴容,預計新增廠房設施面積及可支持計算容量達一期的1.3倍,而由光環新網運營的北京區域將在2021年晚些時候正式發布第三個可用區。
海外兩巨頭在中國是追趕者
多家第三方機構報告顯示,爆發增長的云計算服務,亞馬遜AWS和微軟一直是全球市場的主要玩家。2021年2月,Synergy發布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和微軟聯手占據了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的一半以上,亞馬遜已在長達20個季度保持市場份額超過30%,而微軟的市場份額則從2017年第一季度接近10%增長至2020年第四季度超過20%。
但在中國市場,這兩家外資云服務商并沒有占據市場的頭部。IDC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和PaaS)市場中,亞馬遜AWS排名第五、微軟排名第八。并且,這家機構認為中國市場馬太效應開始顯現。2020年第三季度,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天翼云和AWS的份額已達到了76.3%。
對于這一數據,微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國區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微軟并不只有IaaS,而是有大量包括Office 365、Dynamics 365的SaaS應用,以及大量行業云。客戶選擇多個云服務商時,微軟也會與其他云服務商共享客戶,這一案例在零售行業尤為顯著。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客戶擔心與云計算服務商其他業務的競爭而影響自身數據的安全性。事實上,中國本土云計算服務商優刻得、金山云等皆在其上市時標榜自身為獨立的第三方,以區別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旗下的云計算服務。
Forrester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阿里云、華為和騰訊云在中國市場處于“領導者”地位,而微軟與亞馬遜AWS以及中國企業百度、京東處于“卓越表現者”地位。該報告認為,微軟云應在中國加快其多個工具的落地和擴展解決方案覆蓋的領域,以及解決本地客戶的需求。亞馬遜AWS面臨的困境如出一轍,也是如何將其在全球提供的工具和服務落地中國。
過去數年,外資云一直期望打開中國市場,但對這些公司來説,中國政府的監管原則就是,所有中國的數據必須留在中國;所有技術服務,都希望能由中國公司提供。此外,中國政府對電信行業的限制,也使得外資云服務商無法獲得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牌照。也就是說,這些外資公司需要尋求本土第三方承接。
2014年3月,微軟宣布由世紀互聯運營的Azure在中國正式商用,隨后陸續將其云服務在中國上線。2016年8月,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亞馬遜AWS宣布正式提供商用服務,北京區域由光環新網運營;2017年12月,由西云數據運營的寧夏區域正式上線。
疫情加速轉型,兩巨頭皆更換中國區負責人
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加速了企業將業務向線上遷移的速度。2020年6月,疫情期間舉辦的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總裁張建鋒曾表態,原本需要進行3-5年的數字化轉型,可能在接下來1年就完成了。疫情帶來的線上業務大爆發刺激了云服務商必須通過擴容來滿足需求,香港服務器租用,并讓它們意識到,即使疫情過去,這些客戶的需求仍然存在。
2019年年中,亞馬遜AWS調整了中國區架構,由其全球副總裁及中國總裁張文翊出任大中華區執行董事,與其前任容永康的“開拓”工作不同,亞馬遜AWS總部期望張文翊能夠將中國業務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2021年3月,亞馬遜AWS在中國召開的媒體溝通會上宣布,2020年,其在北京及寧夏區域共推出超過400項新服務和新功能,同比增長35%,2021年,還將繼續加速。該公司還正在帶動傳統行業轉型,關注金融、制造、汽車、零售與電商、醫療與生命科學、媒體、教育、游戲、能源與電力等多個領域。
微軟也在2021年完成了負責人的更迭。3月1日,微軟宣布,任命前高通全球高級副總裁侯陽接替柯睿杰(Alain Crozier),擔任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3月3日,微軟又宣布,繼續加大對中國市場云服務的投入。侯陽在高通最大的業績就是幫助其中國半導體事業部實現了三倍速的營收增長,這也被寫入了微軟對其的個人介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