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云”,一個從來沒有被字節跳動承認,卻又不斷被外界反復提及的業務,現在可能真的要來了。
6月10日,香港服務器租用,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字節 “火山引擎” 部門將在今年9-10月正式發布包含計算、存儲和網絡的云計算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服務。
隨后火山引擎對外表示,火山引擎目前還沒有推出公有云產品,對市場相關猜測不做評論。
而在鈦媒體App看來,以字節跳動如此之大的業務規模,“字節云”早已經在內部誕生,互聯網公司的虛擬化、容器化鍛煉出了字節云的自研能力,之后對外推出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關鍵在于字節跳動有多大的決心和投入。
為何做IaaS?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字節跳動進軍云計算并不明智,2017年華為云宣布開展公有云服務時,已經被認為沒有機會,“字節云”顯然不是字節跳動的最終目的。
鈦媒體App了解到,僅從每年服務器的采購量計算,字節跳動已經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年采購量在十萬量級,字節跳動面臨的幸福煩惱是——不斷增長的業務規模以及基礎設施始終落后的矛盾。
為字節跳動提供云服務的廠商包括阿里云、金山云、UCloud等,與此同時,字節跳動也在廣泛布局新建數據中心,從自建數據中心以及推出IaaS服務的消息來看,字節跳動正在開展“下云”行動,將更多業務放在自己的數據中心上。
當企業對云計算的需求足夠大,自建數據中心能實現更高的性價比,所以說“字節云”其實已經在服務字節跳動內部。
另一家互聯網巨頭美團也曾是云計算產業的后進者,但是并未大舉投入發力公有云市場,后于2020年5月31日正式停運,美團云后來轉為內部使用。
美團云的撤退既有外部市場競爭激烈的因素,也有云計算與美團主營業務弱相關的客觀事實。與美團不同的是,字節云打算在To B市場有所作為,所以字節云的推出IaaS服務的目標與彼時美團不可同日而語。
頭部云計算廠商都認為,云計算的窗口已經關閉,市場格局基本定型,這也注定了字節云不會以老方法走新路。
鈦媒體App認為,推出IaaS層資源顯然不是字節云的重點,其一,云計算純資源型的競爭已經趨于穩定,新入局的字節云并不能帶來什么變化,價格戰對字節跳動毫無意義;其二,字節云IaaS服務不是為了規模化搶客戶,而是自上而下的需求傳導,更多起到補充字節跳動To B業務體系的作用。
字節跳動未有完整To B體系
據信通院《2020云計算發展白皮書》數據,2019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 57.6%,預計2020-2022年仍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
國外有亞馬遜、微軟和谷歌,國內有BAT等巨頭,互聯網公司To B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相反地,在當下的消費互聯網增長瓶頸之下,巨頭們都開始做這一門“難卻正確”的生意。
低調的張一鳴雖然即將褪去字節跳動CEO的身份,但可以預見的是,他仍然會對字節跳動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據報道,張一鳴在規劃2021年的三大目標時,To B業務赫然在列,主要依托飛書和火山引擎展開。
在他有限的對外發言里,曾經這樣提到過字節跳動To B業務的思考:過去我們做To C的業務,其實更有難度的是B端業務,To C端的產品用的數據庫、云計算還是芯片、支付系統,其實是ICT產業的更底層。如果C端做完可以往上游進入B端基礎設施,如果能做成,是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提高。無論是獲取用戶紅利還是市場營銷還是社交傳播,更多要打全球化,才能夠進入上游更有難度的工作。
而字節跳動對外有哪些To B產品和服務呢?不多,飛書(Lark)、巨量引擎以及火山引擎。
飛書是一款企業協作平臺,其海外版為Lark;巨量引擎是一個廣告投放平臺,與字節跳動的流量業務息息相關,只能算半個To B服務;火山引擎是三者中更有“To B像”的產品,其產品包括私有云、容器和對象存儲等基礎服務,AI、移動、多媒體、數據和研發等技術中臺產品,和營銷、內容創作、業務安全等智能應用。
無論是集團To B業務體系的完整性,還是飛書和火山引擎在單個領域的齊備性,字節跳動依舊是單兵作戰,根本沒有形成一套To B業務體系,還是沒有擺脫“APP工廠”的影子。
在一段時間內,字節云和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天翼云等大型公有云廠商并不會直接對壘,而是專注火山引擎的PaaS層服務。
字節如何To B?
憑借在巨頭環伺殺出重圍的戰績,字節云剛起步就頗有“狼來了”的聲勢,但實際上字節To B將是一個漫長的試錯過程。
字節跳動能對外輸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