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AMD正在奮力沖破英特爾的封鎖,實現突圍。
27日的臺北電腦展上,AMD正式公布了全球首個采用7納米制程工藝的第二代EPYC霄龍處理器,代號為“Rome”,性能上的領先優勢以及對手制程落后提供的窗口期,使得Rome成為AMD戰術上緊緊咬住英特爾并進行“降維打擊”的重要棋子。
而在戰略上,重新回歸數據中心業務的AMD定下第一個“五年計劃”,通過產品線的持續演進,希望完成“進入、追趕、超越”的三級跳。
從2017年的“Naples(那不勒斯)”,到2019年的“Rome(羅馬)”,再到2020年的“Milan(米蘭)”,
龐大帝國的象征和文藝復興的隱喻,代表了AMD數據中心業務帝國復興的雄心和野望。
從來都是顛覆者
“斗士”AMD一直扮演的都是顛覆者的形象。
15年前,當AMD首次進入數據中心業務市場時,便憑借全球首個64位x86處理器,首個內置內存控制器的CPU,率先支持虛擬化等一系列開業界先河的創新產品一路攻城略地,高光時曾豪取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而在5年前當AMD決定重新回歸這片市場時,同樣希望改寫規則,重回昔日榮光。這一次,AMD更加有備而來。
AMD高級副總裁兼數據中心與嵌入式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Forrest Norrod
“制程、核心以及架構方面的優勢,將為我們的產品帶來更多顛覆性的改變和創新。”在近日舉行的臺北電腦展上,AMD高級副總裁兼數據中心與嵌入式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Forrest Norrod在接受集微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7年Zen架構的推出賦予了AMD的產品極大競爭力,可以提供比競爭產品方案更多的核心、內存帶寬和IO(input and output)。而此次臺北電腦展上也宣布了全新的Zen 2架構,相比上一代約有15%的IPC提升。
亮相的AMD第二代EPYC (Rome),是全球首款采用7nm工藝的數據中心處理器,云主機,這也是在制程上,AMD歷史上首次領先英特爾。
Rome基于全新的Zen 2架構,最多64核128線程,帶來比上一代產品每插槽2倍的性能和高達4倍的浮點性能,現場的Demo演示中同英特爾28核處理器至強8280對比顯示性能提升2倍以上。
“我們基于革命性的Chiplet架構,從原來的第一代Naples的4 個Die(模塊)到第二代Rome的9 個Die(8個計算die加一個I/O die),核心是對手的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而下一代的64核心更是遠超競品。另一方面,我們在安全性方面也有很多創新,通過顯卡的加密實現虛擬機之間的隔離,這些都是我們帶來的數據中心處理器產品方面的創新。” Forrest Norrod告訴集微網記者。
Forrest Norrod表示:“從客戶端應用來看,預期Zen2架構相比上代Zen架構約有15%的IPC提升,在服務器的應用中預計最低也有類似的性能提升,在某些應用中甚至會提升更高。相比上代產品,第二代EPYC (Rome)明顯擁有更高的頻率。”
“降維打擊”搶份額
四年前,AMD制定了數據中心處理器的路線圖,2017年第一代的Naples,2019年的二代Rome,以及2020年的三代Milan(Zen3架構)。
Forrest Norrod表示,在過去三年,AMD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如期推進這些計劃,時間上的誤差不會超過一個季度。
“Naples是很好的一個開始,它能夠讓我們重新進入到數據中心市場,目前來看我們很好地實現了這一目標。而Rome則是這個計劃的重要部分,我們希望它能繼續保持性能領先,并進一步縮短單核性能或者是其它方面跟英特爾的差距。而Milan我們希望是一個高性能的產品,在性能方面全面超越競爭對手。”Forrest Norrod說。
5月初,AMD宣布與聯合Cray公司,基于EPYC霄龍處理器(Zen 3或Zen 4架構)為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實驗室打造有史以來性能最強的超級計算機“Frontier”,峰值運可達每秒1.5 exaflops(百億億次),預計將于2021年交付。
從時間點上,這個重任很有可能由Milan承擔,也可以印證Forrest Norrod所說的Milan在性能方面全面超越英特爾的表述。而通過Naples、Rome和Milan,AMD希望實現進入、追趕和超越的三級跳,如果從這一點上看,Rome的問世則具有承上啟下之意。
與此同時,英特爾在制程上的落后也給AMD提供了絕佳的窗口期。原計劃本季度推出的英特爾“Ice Lake”可能要推遲到明年,這使得Rome面對的是Cascade Lake,本身具有的性能優勢加之代際差異,directadmin安裝,實際上Rome意味著AMD能夠對英特爾發起“降維打擊”,在緊緊咬住對手,不斷沖擊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