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量數據的載體,互聯網數據中心行業(IDC)也步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通過2016-2017年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了解,2016年中國IDC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總規模為71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8%.電信運營商近年來加大了對帶寬的投資力度,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的融合進一步加速,"互聯網+"推動傳統行業信息化發展,由此帶動IDC機房需求和網絡需求持續增長。移動互聯網和視頻行業呈現爆發增長,游戲等行業增速穩定,這些領域客戶需求的增長拉動了IDC市場整體規模。
未來三年,中國IDC市場規模持續上升,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900億元。移動互聯網、視頻、網絡游戲等垂直行業客戶需求穩定增長,是拉動IDC市場規模的核心驅動力。
中國數據中心整體市場規模,2016年,中國數據中心整體市場規模約為1402.3億元,包括土建費用、機房基礎設施費用、IT設備費用、運維費用,預計到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1700億元。
作為中國IDC(Internet Data Center)行業里的代表之一,上海斐訊已經擁有了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成都、廣州六大核心市場的T3+等級數據中心布局,,其中,重點布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一線城市,同時加速在10大網絡骨干節點城市的投入。目前在全球規劃的布局點有德國慕尼黑、北美、香港、新加坡、俄羅斯、印度、東南亞等地。
在公有云、大數據、物聯網等的大潮流下,我們看到國內涉足數據中心業務的IDC們,在迎接云計算發展大勢的同時,都在大興土木,不斷開展數據中心新擴展與新布局。大家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是云計算拉動IDC,還是IDC推動云計算?
大家都知道:國內IDC市場規模近年發展迅猛,分析原因不僅與云計算帶來的風口效應有關,也與國家政策的因勢利導不無關系。
(1)政策加速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中國高度重視大數據產業未來發展,2013年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已制定多項策略法規,戰略性引領各地加速落實推薦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2年國務院《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數據存儲、處理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推動形成行業聯盟,指定行業標準,構建大數據產業鏈,美國網站空間 香港網頁寄存,2014年國務院《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2015年工信部:編制實施軟件和大數據產業“十三五”規劃,工信部:加速推進云計算與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2016年發改委《關于組織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的通知》重點支持大數據示范應用,美國網站空間 香港網頁寄存,重點支持大數據共享開放,通過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加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017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2017年底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建成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標準化、網絡化水平顯著提升。
(2)智慧城市建設規劃帶動信息化進一步發展
2012年開始,累計400多個城市發布了智慧城市建設規劃,期間國家積極推進政策建設,截止2014年關于智慧城市的政策部署全面到位,為智慧城市發展指明方向。
(3)大數據、工業4.0、物聯網等領域帶動數據中心快速發展
以“互聯網+”行動計劃啟動為契機,信息通信業加速各行業、領域滲透,呈現融合式發展新格局,大數據、工業4.0、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等相關領域迅速發展,帶動數據中的快速發展。
(4)數據流量幾何級增長
到2020年,中國數據數據中心IP流量將達到8.6ZB,為現在的4倍,數據規模的急劇膨脹,將推動高等級、成規模、互聯互通的數據中心需求劇增。
(5)中國數據中心未來發展潛力
中國人口與美國的比例是4:1,但人均服務器是1:9,數據中心面積是1:5,所以按照美國的市場規模,中國將有大量提升空間。
此外,以BAT、京東、蘇寧、國美、美團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商企業,也在大力發展云戰略的同時,不斷構建以自身業務為特點的數據中心,從而也加大了IDC行業規模的發展。
當然,在諸多利好因素的影響下,身在國內IDC建設大潮中的上海斐訊自然也頗為受益。上海斐訊北京數據中心2017年8月18日正式對外宣布上線運營,提供約2000個機柜,T3+標準,PUE設計值≤1.5,提供基于定制化的DC服務、提供含互聯網帶寬的IDC服務,還提供高可靠的彈性云計算服務,同時提供多運營商接入的BGP帶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