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通集團A股公司中國聯通(600050.SH)連發27項公告,披露了備受矚目的聯通混改方案。根據公告內容,聯通依舊采用“新股發行+老股轉讓+股權激勵”的方式,引入四大類戰略投資者,與此前撤回的公告幾乎一致。
具體而言,聯通擬向戰略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約90.37億股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約617.25億元;由聯通集團向結構調整基金協議轉讓其持有的本公司約19.00億股股份,轉讓價款約129.75億元;同時向核心員工首期授予不超過約8.48億股限制性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約32.13億元。上述交易對價合計不超過約779.14億元。
隨著這批公告的發布,外界對于中國聯通混改方案的種種疑慮正逐一消解。其中,聯通同時引入BATJ這樣重量級的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在互聯網圈掀起了一陣熱議高潮,甚至被認為是國企開始向互聯網妥協的征兆;與之相關的評論早已鋪天蓋地,本文不再贅述。
盡管聯通集中發布的公告已解開了市場的部分疑慮,但聯通混改方案為何能拿到證監會“特批”,吉隆坡服務器 大馬伺服器,方案對通信業另兩大巨頭移動和電信的影響如何,以及股權激勵方案能否成功執行等問題仍尚待解答。
證監會給聯通“開綠燈”,屬于“特事特辦”
回顧本次聯通混改方案的落地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在方案最終正式落地之前,中國聯通對外發布了第一版混改方案,但很快聯通便接連經歷了方案撤回、被質疑與定增新規相悖等風波。
業內普遍認為,聯通撤回公告后,可能會對定增股份比例及價格做出調整,然后再行發布。不過,聯通發布的終版混改方案與第一版幾乎無異。終版方案落地時,中國證監會也宣布中國聯通混改涉及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作為個案處理,適用2017年2月17日證監會再融資制度修訂前的規則。這意味著,聯通混改方案的正式出臺得到了證監會的“特批”支持。
證監會對此解釋稱,“證監會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深刻認識和理解中國聯通混改對于深化國企改革具有先行先試的重大意義。”中國聯通方面也表示,公司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的指導下,制定了混改方案,同時就混改涉及的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與中國證監會進行了溝通。
對此,電信專家項立剛指出,這不是說證監會給聯通“開綠燈”,而是發改委等部委共同促進首批國企混改盡快落地的結果。聯通混改作為首批混改試點,一直是由中央推動,具有重大意義和極強的特殊性,這次混改方案對再融資新規的突破,算是“特事特辦”。
同時,項立剛對藍鯨TMT表示,這一情況具有可復制性。“如果其他國企混改也需要特批,也不排除有通過的可能,但是一般的企業改革肯定拿不到特批。”
不過,電信觀察家、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對此持有不同看法。劉興亮對藍鯨TMT稱,“短期來看,國企混改突破現行法規的情況很難復制;即便有,也是幾年以后的事。”
在劉興亮看來,聯通混改的特殊性在于其是首批國企混改試點單位,是第一個整體混改的試點企業,如果換做其他國企成為首批試點單位,也會享受“特批”待遇。
電信或將承壓,短期內難以撼動移動地位在聯通混改方案發布之后,有關未來電信業三巨頭的競爭格局將發生調整的言論開始出現,甚至有觀點認為,聯通將奮起直追、趕超中國電信甚至直追中國移動。
眾所周知,近年來,盡管中國電信業始終三分天下,但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格局十分明顯。無論是業績表現還是用戶數,移動一直上演著“大象快跑”的故事。反觀中國聯通,已連續多年在業績表現和用戶數方面墊底。
以最新的統計數據為例,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4G用戶數為5.94億戶,中國電信為1.52億戶,中國聯通為1.39億戶。換言之,中國移動穩居首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基本相當,兩者相加都不及移動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三者在營業收入、利潤表等方面的表現也同樣如此。
談及聯通混改是否對電信和移動構成威脅時,項立剛表示,目前還只是聯通混改方案剛剛出臺,不足以憑借一個方案談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他表示,只有在聯通混改方案開始執行,并進展順利、取得較好成績的情況下,才能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