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個性化、互聯網化、智能化等浪潮迭起,各行各業都在主動擁抱全新的數字化轉型。移動終端、大數據、云、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物聯網、傳感器的大規模運用,正深刻改造著傳統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加速推動各行各業生產潛能的釋放,全社會的數字應用需求也隨之全面迸發。
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改變了人們付款、理財的方式;網約車、共享單車,提升了城市出行效率;智慧家居、智能安防,讓家庭生活更快樂安全;智慧農業、智能制造,讓吃穿用更加符合我們每個人的個性要求;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更是讓我們的生存空間更加綠色、友善。當前政府公共服務管理改革,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融合,新經濟、新模式的培育和壯大,無處不閃爍著數字化的身影。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16年數字化對我國經濟影響已經達到22.6萬億,同比增速超過18.9%,是同期GDP增速的近三倍,占GDP比重已經超過30%.按此推測,2017年影響可能超過35%.
運營商筑牢行業數字化轉型基礎
巨大的社會影響離不開新技術的突破和新型基礎設施的廣泛普及。蒸汽革命的基礎是蒸汽機的普及,電力革命的基礎是電力設備的廣泛部署。行業數字化轉型同樣離不開以網絡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滲透。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截至2017年8月底,我國移動用戶達到13.8億,4G用戶突破9.3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達3.3億,50M以上接入速率用戶接近2億?;A網絡的普及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奠定了用戶和需求基礎。CNNIC數據顯示,手機網民規模已經突破7.2億,4.63億網民在線下消費時使用手機進行支付。各類手機應用的用戶規模持續增長,網絡購物、網上外賣和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分別增長10.2%、41.6%和11.5%;在線教育、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分別達到1.44億、2.78億和1.06億;僅2017年上半年,互聯網理財用戶就增長了接近30%,達到1.26億。
隨著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化,以物聯網、云、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型基礎設施需求快速爆發,國內運營商也將戰略目光由傳統網絡的普及向行業數字化應用滲透轉移,并圍繞關鍵技術、能力和基礎設施持續加大戰略投入力度。
中國電信提出,打造以云、大數據和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型ICT應用生態圈、以NB-IoT為核心的萬物互聯生態圈,以此來支撐和滿足行業伙伴和社會民眾的需求。中國移動則對外宣布了“大連接”戰略,要由“人人互聯”進一步向“萬物互聯”拓展,并將大網絡、大能力建設作為關鍵戰略路徑,將物聯網、政企市場作為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未來將持續強化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投入,服務全社會的數字化轉型要求。而中國聯通繼續深化聚焦戰略,增強與各行各業的開放合作力度。加大IDC/云計算設施的建設速度;聚焦車聯網,推動平臺類應用發展;開拓大數據市場,已簽約服務的行業品牌客戶超過40家。
運營商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探索和模式創新
近年來,我國相繼發布實施網絡強國、制造強國戰略,并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電信運營商作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提供者,一直走在探索的前沿,持續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行業結合,助力智慧城市、交通、能源、教育、醫療、制造、旅游等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智慧的城市。自2012年開始我國運營商陸續與全國31個省份超過300個城市建立智慧城市戰略合作關系,全面推動智慧城市的探索和建設。電信運營商運用自身在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提供、智慧應用合作伙伴聚合方面的優勢,協助當地政府感知、分析和運用城市運行的各項信息,從而對城市公共服務、政務管理、社會民生、商業活動等做出及時響應和處理。當前,互聯網+政務、互聯網+交通、互聯網+公共服務,韓國云服務器 美國云主機,已經成為各地智慧城市的基本實踐。而以鷹潭為代表的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設,正積極探索和利用NB-IoT等新技術更好地服務城市管理和推動城市產業升級。
便捷的交通。車聯網、智能公交、共享單車背后都有電信運營商的身影。在火爆的智能駕駛領域,中國聯通是我國最早與寶馬、特斯拉等國際大廠合作車聯網整體服務的供應商之一。在日常生活領域,運營商在北京、廣州、南京、武漢等多個城市與第三方合作提供智能公交服務。結合電子站牌、手機app、公交定位等,乘客可實時查詢公交位置和預計到達時間。而作為共享經濟代表的摩拜單車,其定位、開鎖等技術就依托于運營商的蜂窩物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