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在移動互聯網高鐵上的中國企業,憑借人口規模紅利和技術不斷革新,開始逐步引領全球經濟各重要領域的發展風向。在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數字時代,未來每一家企業都是數字企業,數字用戶資產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然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不可避免會面臨非常多的挑戰,包括企業基因、創新思維、人員儲備以及業務模式等等。
其中精益化理論以及根據數據快速調整和反饋是其中的精髓。簡單來講,包括如下幾點:
● 研發最初的MVP,快速把產品投向市場;
● 通過精益數據分析讓最終用戶行為自下而上的決定產品方向;
● 調動全公司的力量,快速試錯快速迭代,直到找到業務甜蜜點。
利用數據驅動,根據市場反饋來調整業務和產品方向是其中的精髓。然而隨著大數據的到來,各種數據讓人眼花繚亂,管理層看到的Dashboard上就有數據十項之多,業務之間的關系又錯綜復雜,究竟如何驅動業務也變得很困難。
正在做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如何通過數據來驅動,本文將給出一個簡便有效的方法,即關注“唯一關鍵指標”法:
唯一關鍵指標(one metric that matters, OMTM),我們親切的叫他“圍觀指標”(唯關指標諧音,也是所有人圍觀之意),它是全公司在某一個階段(一般1-2個月),所有人都關注的“唯一”的一個指標,所有OKR以及二級指標的拆解都圍繞這一個指標來制定和決策。
企業使用“圍觀指標”來指導運營決策以及調整,有這樣幾個好處:
● 聚焦:數字化轉型時,創新業務的問題和數據噪音經常出現,需要明確全公司在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關注的指標,統一全公司部門、人員的聚焦點;
● 一致:一個業務是否出現問題,如何才是有效的業務調整動作,過去往往通過管理者的管理經驗來判斷,對于不同管理層次的業務理解往往會出現不同的結論,采用“圍觀指標”客觀表述一致的程度,使得全公司有統一標準;
● 全員參與:“圍觀指標”的定義給全員一個行動方向,每一個動作都可以經過數據來評估對圍觀指標的影響,從工程師到市場人員都會為提升“圍觀指標”來想辦法,迅速提升。
● 定義成敗的基線:一個業務是否在向健康方向發展,創新是否能夠成功,可以從“圍觀指標”來直接判斷:首先管理團隊是否可以明確定義圍觀指標,是業務能不能可以成功第一道線;其次,圍觀指標是否持續達標,是業務方向需不需調整的重要信號。
看一個指標貌似很容易,其實很復雜,我非常贊同精益數據分析提到的“圍觀指標” OMTM 定的標準:
簡單:圍觀指標就是一個數字,他將出現在公司大屏、管理Dashboard、Scrum看板等各處;
即時:全公司看到的至少是T+1的圍觀指標,關鍵業務部門要能看到實時的圍觀指標來去預測當天的營銷策略;
可行動:看到圍觀指標的同時就要迅速決策,或者調整員工布局,或者加大銷售力度而改善圍觀指標;
可比較:可以自己和自己的過去來追蹤,也可以橫向和其他競爭對手來比較;
根本性:要反饋核心業務的最基本要素的集成,例如餐館圍觀指標制定為人工成本/毛收入。
在制定圍觀指標的時候,首先要看公司業務形式,其次看公司業務發展階段,結合自己所在行業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當下的圍觀指標并與公司當階段OKR關聯。一般說來,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的增長引擎有這樣幾種:黏著式、病毒式、付費式(引自埃里克。萊斯《精益創業》),下面根據這幾個業務模式簡單介紹下常見的圍觀指標供參考,結合實際業務和當前階段來設定自己的指標:
● 黏著式:黏著式增長引擎需要吸引并長期保留顧客, 一般圍觀指標定義為用戶留存率,根據公司不同階段可以細化為新客戶首次登錄付費率,新客戶留存率,高價值客戶留存率,老客留存率等等。
● 病毒式:病毒式增長引擎就是產品認知度在人群中快速傳播,就像病毒散播傳染病一樣,一般說來圍觀指標是傳播系數,即每個用戶帶來的新用戶數,根據公司不同階段可以細化為新用戶注冊時間、高粘性客戶傳播系數、新客戶傳播系數等。
● 付費式:付費式增長引擎就是通過客戶付費購買產品價值來增長,一般圍觀指標為客戶價值成本率,也就是客戶終身價值(CLV)/客戶獲取成本(CAC),根據公司不同階段客戶細化為新客獲取周期、新客價值成本率、留存客戶價值成本率等等。
每個公司在不同業務中所定義的“圍觀指標”也是不同的,根據每個企業自身的特性來定義,我們看到很多公司會定義錯誤的圍觀指標,企業經常犯以下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