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28日,由中國疾控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云研究所、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慢性病防控信息技術委員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慢性病與信息大會”在北京國賓酒店盛大召開。
27日主論壇上,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助理蔣煒出席會議,directadmin安裝,并作精彩分享。他的演講題目是《從場景與顆粒度洞察健康信息化》。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助理蔣煒)
以下為演講實錄:
蔣煒:大家下午好。說實話信息大會組織了四年,站在今天這個舞臺上我還是頭一次,為什么呢?因為很多次都是作為參會的代表,到底這么幾年搞信息化,開信息化大會有沒有產出和成果能給我們在很多地方去利用一下、去分享一下。說實話,我從2015、2016年開始真正地接觸信息化,但是越發現其實咱們信息化和健康信息化的路還很遠,要走的路還很多。
但是為什么我今天還敢站在這個講臺上分享一些我最近結合醫療專業還有現在的互聯網技術、包括現在的吳總談到的服務設計,我想分析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和體會。
首先,現在健康和慢病和信息化結合,最重要的一點是理念的轉變。
2015年的時候受委托去學了北航的軟件工程碩士,剛去的時候好多新詞匯,IT化、電子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一下子就感覺不提這兩個詞跟別人談話就覺得不好意思,回過頭來想到底哪一個真正跟我們健康慢病管理聯系上?能用上呢?其實這個問題思考了很久。最近我突然也是在前一段時間接觸了服務設計的相關概念以后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其實我們很多的現在信息化的這么一個概念都是建立在我們從大社會、大工業場景的這么一個范式變化而變化,從工業社會發生以來,工業化經濟以來整個社會都停留在制造范式的范疇下,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產品和交易,這就導致了它里面最終的很大的特點其實是業務的邏輯與行為結果這么一個信息化。延伸到IT技術、信息化、電子化、網絡化、社區化,更多的是用這些服務于、應用于業務產生的結果,但是隨著現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其實我們進入了一個服務范式的社會的范式,這個范式里面我們更多的強調的是咱們的場景和服務,是我們希望通過人的心智洞見與行為的過程實現一種數字化的方向,我們的數字、IP、社交、社群很多理念都在我們現在很多場景上面應用起來了。
今天可能一些新的詞匯比較多,可能我講的不會那么深入,但是我還是強調一下今天想傳達給大家一些新的概念和理念。
我剛才提到我們且把現在這種邏輯關系在制造范式和服務范式下不同的狀態定義為第一個是信息化、第二個是數字化。這個數字化和信息化到底是什么含義呢?信息化的目的是為了去優化管理,是可以利用大數據對過往的業務進行總結,數字化更多的是為了迭代它的服務,利用大數據對人的未來行為進行一個預判。
我這里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是安踏體育的,他有一天跟我聊天,說:我們安踏做的信息化特別好,全國9800家門店,全用我的網絡連起來了,每個月賣多少雙鞋,哪雙鞋好賣在我的數據庫里面都有。我問他:都有數據以后,每年的營利狀態是不是特別好呢?他說:現在還是存在一個問題,為什么?在第二年要推一款新品的時候用去年的數據總結了以后推一款今年新賣的一雙鞋,沒想到這雙鞋推出去沒有反映,我覺得沒有大賣的一雙鞋居然賣的脫銷了,我的供應鏈、我的倉儲完全跟我之前的預期就不一樣了。這是什么情況呢?這就是一個信息化的情況。
還有一個現在比較火的新零售的企業代表叫盒馬生鮮,當我第一次踏入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一個超市,有賣海鮮的,一看價格還可以,我點了海鮮,走著走著餓了干脆在這里吃飯,點了海鮮以后什么東西都不用帶走,如果你想吃可以在那里給你做,如果想喝點酒和飲料周圍又可以給你提供相應的東西。就是用這種超市加餐廳結合的方式營造了這么一個場景,讓你呆在那里可以滿足關于吃的所有需求。盒馬生鮮當你跨入這個場景的時候,你所有的信息都會被它吸收和采集,它會按每天按小時來調整它的供貨量和供應量,而且它的貨源的來源每天的信息都是從咱們的漁船方調整供貨量,這樣就可以做到對客戶需求的把握,實時動態在變化。
舉了這兩個例子,安踏是不是有點像原來的醫院,盒馬生鮮是不是像我們理想化的管理。我們先放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