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地方,曾經承載阿里雙十一每秒千萬級的流量請求,現在既運營著阿里自研業務,同時還是阿里云的北方數據心臟,未來還將負責冬奧會數據的處理和支撐,抱著一探究竟的心思,雷鋒網和數字萬里行團隊來到了這個保密性極高的阿里張北數據中心。
阿里張北數據中心園區實拍
如果我們也給互聯網分個AB面的話,日常頻繁用到的各類互聯網應用算是A面,那么在各種高墻深院背后的數據中心就是B面,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透過阿里數據中心也能一窺互聯網的底層設施。
張北數據中心對應的就是阿里云云服務器ECS的華北三區,華北三區于2017年三月份開服,當時還帶動了阿里云云服務器20%的降價,現在它有一個更引人注目的名字——北京冬奧云數據中心。
阿里張北數據中心2號園區外景
北京冬奧云數據中心當然不是單個園區,我們本次主要參觀的一期2號園區2015年開始建設,從荒地到投產只用了11個月,曾經創下了建設速度最快的數據中心記錄,當然現在記錄已經被刷新到了7個月。這是由于張北數據中心在建設時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機電、制冷乃至建筑等都采用模塊化設計,在工廠提前預制,現場只需安裝調試,而不必像以前一樣繁瑣施工,從而大大減少工期。
張北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到北京距離200多公里,是離京津地區最近的高原地區,夏天氣候涼爽是避暑勝地。距離近意味著能起到類似同城的效果,可以降低網絡延遲,高海拔意味著氣溫低,張北既是“風口”也是“日都”,全年平均氣溫2.6℃,境內常年平均風速6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2897.8小時,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帶來大量風能和太陽能,給數據中心提供了清潔能源。
張北當地太陽能電池板
張北當地成規模的風力發電機
張北全年好于二級天數346天,良好的空氣狀況也能讓阿里數據中心可以采用更節能的新風自然冷散熱方案,目前已經在阿里張北數據中心的2號園區部分應用。參觀時遇上一年中最熱的8月份,但是1號和2號園區的PUE(能耗比)都在1.3以下,考慮到阿里云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規模,以及使用的清潔能源,節電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
據了解,免備案空間 香港服務器,張北數據中心年平均PUE為1.20,優于國家標準40%,相當于每年可節省5.9萬噸的碳排放。雷鋒網獲悉,北京冬奧云數據中心每個可用區可用IT功率是核心城市傳統數據中心的2至4倍以上,可用區之間平均網絡延時低于核心城市20%以上。
在今年6月7日的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北京冬奧組委與阿里云聯合揭牌北京冬奧云數據中心,主打特色就是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結合阿里云軟硬各方面都較為先進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打造全球首個真正意義上的“云上奧運”。此前平昌冬奧會期間,阿里首次向外界系統闡釋了“云上奧運”理念,并發布阿里云ET奧運大腦,阿里云的北京冬奧會支撐工作無疑會更加駕輕就熟。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基于冬奧云數據中心,阿里云將為北京冬奧會量身打造全方位的創新技術平臺,提供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IoT、大數據等技術與體育賽事相結合,從數字化運營、數字化體驗、數字化競技、數字化傳播四個方面推動奧運的數字化升級。
作為阿里云對外服務的最大核心地域節點之一,張北數據中心預計為兩百萬中小企業提供包括彈性計算、數據庫、云存儲、人工智能等產品技術和服務,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云計算節點之一,阿里巴巴集團的淘寶、天貓、UC、高德、優酷等主要應用也在其上穩定運營。
雷鋒網還了解到,在軟件方面,張北數據中心采用了阿里云自主研發的飛天操作系統,可以將單集群上萬臺服務器連接成一臺“超級計算機”,飛天是全球極少數已經實現的萬臺級數據中心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