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紅包剛一面世,嗅覺敏銳的馬云就意識到,這會是騰訊撬動移動支付市場的一個“殺器”,他將微信紅包的推出視作是騰訊“偷襲珍珠港”,阿里如臨大敵,甚至讓高管集體提前結束了春節長假回公司迎戰。然而事實上,2014春節結束后微信支付寶綁卡數量只有800萬,對于微信這等體量的公司來說,根本不算什么,真正讓微信紅包走向大眾的是央視春晚。
今年與百度合作,體現出春晚與時俱進,如果說抖音只是短視頻,那么百度提供了覆蓋搜索、信息流、短視頻、LBS到社區在內的多樣化傳播形式,以及AI交互手段的引入。
正是因為春晚有強大的華人用戶跨圈層、跨地域和跨年齡觸達能力,所以它是互聯網業務跨越用戶圈層的絕佳機會。不論是往年的微信、淘寶、支付寶還是今年的百度,與春晚合作都有一個目的,就是讓更多用戶知道和使用自己的產品,實現二次增長,從微信、淘寶和支付寶的成功來看,百度有望在春晚收獲頗豐——不是綁卡數量,而是用戶日活、使用時長等綜合指標。
在看到微信支付與春晚合作的強大效果后,阿里此后連續三年霸占春晚,支付寶和淘寶輪番上陣,紅包金額從8億上漲到10億。雖然支付寶未能擋住微信支付的崛起,但也沒有被反超,不只是實現了移動轉型,也一直穩坐移動支付頭把交椅。今年1月9日支付寶對外宣布其全球用戶數已經超過10億,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支付寶月活用戶超過6.5億,增長率超過50%。
五年前,誰都沒有想到,微信產品經理的一個小小idea,會成為互聯網流行多年的工具,甚至成為互聯網營銷的基礎設施,這個idea就是將春節中國人習慣互相贈送的紅包,放到微信上。
就算App日活過億,也不一定能扛得起十億用戶瞬間涌入的高并發流量,特別是紅包互動環節。
2015年微信與春晚合作時直接出現了宕機,最高峰的跨年夜時有大量網友反映,微信紅包功能無響應、出錯;2016年支付寶與春晚合作,很多用戶反映稱輸入紅包口令后,頁面顯示“搶紅包人太多啦,請稍等”;2018年春晚,淘寶直接宕機,盡管淘寶在2017年雙十一基礎上對服務器進行了三倍擴容,美國服務器租用,然而春晚的數據峰值,超過了雙十一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