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人心欲壑難填,腐敗的手段也在不斷升級,即使賺大錢的方法寫在了刑法里,他們也躍躍欲試,鋌而走險。
近日,大疆創新內部發布的一則反腐敗公告被媒體廣泛報道。
其一,用人查。阿里巴巴有廉政合規部,百度有職業道德委員會,京東有內控合規部,騰訊有反舞弊團隊,為員工行為設立6條“高壓線”,包括故意虛假報賬、收受回扣等,觸線者輕則辭退,重則移交司法機關。
這里可以先看看傳統企業特別是制造業的一些經驗。制造業歷史較長,供應商價格一般比較透明。由于制造業賺錢很辛苦,所以在成本管理上高度重視。一般來說,公司在采購方面都委派最可信任的人(民企老板經常讓親戚管采購),而且老板親自參與和重要供應商的談判,想在供應方面蒙騙老板是比較困難的。同時,制造業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確立,一個管理者如果在采購中有嚴重的商業敗德行為,很容易在行業里傳開,沒有誰愿意再接受他。
企業與員工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企業是委托人,員工是代理人,他們之間存在著天然的三大矛盾:
從去年年底互聯網公司們接連不斷的反腐公告可以看出,在行業增速大幅下滑、用戶紅利漸行漸遠、紛紛裁員優化的“互聯網寒冬”中,互聯網反腐的力度正在前所未有的提高。
也許有人會講,限制員工的權力,企業內部建立起完善的權力、激勵和監督機制,一切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
截至目前,大疆共處理涉嫌腐敗和瀆職人員45人。其中,涉及供應鏈決策腐敗的研發、采購人員最多,共計26人;銷售、行政、設計、工廠共計19人。問題嚴重、移交司法處理的有16人,另有29人被直接開除。
如果是這樣,我們的思路就可以從治理企業內部腐敗的“完美解決方案”變成“最優解決方案”:如何盡最大可能扼制住內部腐敗,進而保證企業利益市場機制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