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 2019可信云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2019可信云大會以“智能云網邊,可信創未來”為主題,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在會上帶來了題為“天翼云賦能5G創新”的演講。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
很高興再次有機會站在一年一度的可信云大會的現場。5G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圍繞的主題就是“中國電信5G+云創新”。
通信業快速發展帶來社會生活的快速變化。這里有幾組數字,去年年底中國的光纖寬帶用戶達到了3.7億戶,占全球寬帶用戶比例60%,4G用戶達到11.7億,占全球4G用戶的40%+。
通信業務的快速發展對整個互聯網信息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中國的衣食住行等很多方面的互聯網信息應用,在全球已經處于非常領先的位置。我記得美國有一個作家出版了一本書叫《數字化生存》,書里描述的很多場景,在今天的中國基本上已經變為了現實。在衣食住行的相關領域,很多人可能都習慣于網絡,動動手指世界潮流就撲面而來。每天早晨我們起床以后打開手機App,等你洗漱完畢,美味的早餐就能來到你的餐桌。在中國移動支付領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些快速發展都是得益于互聯網、得益于通信業的跨越式發展。
今年6月6號對通信業的人來說是喜慶的日子,在這一天工信部頒發了四張5G牌照,這個標志著5G在中國正式進入商業化的布局。
5G是演進更是變革。簡單回顧一下40年來中國移動的發展軌跡——80年代初期的無線尋呼是通過點對點發送短信的業務,到1G時代模擬語音,到2G時代數字的語音業務,到3G時代的語音+數據的傳輸,到4G時代高清語音+高清數據。簡單回顧1G到4G的發展階段,歐洲服務器租用,它共同的特征是整個的網絡建設和網絡運營方面基本都是運營商自己在做,是一個封閉的網絡。但是5G時代,我們進入了萬物互聯的時代。5G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它不僅僅是4G的簡單的迭代和延伸,有一個最核心的變化就是屬于它的網絡能力的開放性。
5G的主要特征決定了5G天生于云。 5G有三個主要方面的特征,一個是叫網絡切片,第二個是基于MEC的多邊緣介入,第三就是屬于網絡開放方面的能力。網絡切片是提供了我們通常說的從核心網到簡易網,從傳輸網到IP網,端到端為用戶提供網絡切片的能力,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調用這些方面的能力。
在5G時代,5G會把部分的核心網的計算能力下沉到邊緣的節點,使得邊緣的網點不簡簡單單是一個傳統的網絡,還會為用戶提供計算、存儲、應用服務,服務用戶的相關訴求。5G的控制層和結構層的分離,在轉發層面可以更高效,時延更低,滿足低時延和大流量的業務場景。
5G是業務驅動型的技術,業務驅動是網絡隨著驅動去提供一些資源、提供一些能力、提供一些部署。這樣情況下如何去滿足用戶的智能、靈活,包括用戶的一些便捷的網絡方面的相關訴求?唯有通過云的一種方式。云化的部署,基于云原生的能力和應用——包括基于軟件化、基于NFV等功能,使云在5G時代推動網絡融合業務。這些5G的主要特征決定了,5G天生適合云部署。
所以中國電信在去年就提出了“三朵云”的架構:控制云、結構云、轉發云。控制云是從集中化的部署角度對整個5G網絡進行集中化的控制,包括在結構云層面上融合各種不同的制式、不同的業務場景兼容到邊緣的節點。
5G應用場景基于云承載,典型的應用場景有三個:一個是大帶寬高速率,一個是低時延高可靠,還有就是海量連接。這三種主要的業務場景和行業在一起做緊密化的接觸就產生了很多的差異化方面的應用。
這里取得的相關成果大家可以看一下,5G在大帶寬的應用有高清視頻、AR/VR等的實時高精地圖和遠程故障診斷。低時延方面,在控制領域應用很多,包括自動駕駛、聯網的無人機、工業機器人、遠程醫療等都有很好的應用。在海量連接應用上,包括我們經常講的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工廠都有采用。看一下這些場景服務,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基本特點就是創新,很多的場景都是在傳統技術、傳統領域里很難形成的。云的快速部署、彈性部署、低成本等特征對一些創新和創業型的企業是天生的支持。所以我們說在5G時代,5G的應用場景,基于云應用、基于云部署應該是大勢所趨。
接下來簡單看一下中國電信云計算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