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各國攜手致力于碳中和工作。2020年12月16-18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我國政府提出2021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位列其中,重申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能源配套機制”的要求。其中,包括探索建立電力網和數據網聯動建設、協同運行機制,進一步降低數據中心用電成本;引導清潔能源開發使用,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數據中心節能和綠色化改造等主要任務。
從各個政策層面不難看出,“碳中和”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碳中和”也成為了本次兩會的焦點話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更是在兩會上帶來了有關“碳中和”的具體提案。
馬化騰:力推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
今年的兩會上,馬化騰主要帶來了五個提案,其中就有一條是《關于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我國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的建議》,建議中提及多項具體推動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的措施。
馬化騰在建議中表示,推進碳中和是科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體現。他認為,推動我國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意義不僅在于科技企業自身的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鼓勵科技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創新,以碳中和為契機,倒逼我國低碳技術轉型,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聯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等低碳技術。另一方面,通過和產業互聯網結合,促進經濟社會向低碳、綠色、循環方向發展。
目前,中國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面臨著政策、技術等多重挑戰。對此,馬化騰提出了多項具體建議,包括優化數據中心布局,完善綠電采購途徑,鼓勵企業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分布式能源項目等;搭牢碳中和配套基礎設施,推動碳中和市場化;加快綠色技術研發,推動綠色數據中心等低碳技術創新應用,建立一批高技術高能效“碳中和數據中心”;出臺科技企業碳中和指導意見,鼓勵科技企業設立碳中和承諾和目標等。
節能減排一直是騰訊關注的重點
其實馬化騰在本屆兩會上提出《關于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我國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的建議》并不讓人感到意外,作為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連續九年在全國兩會期間建言獻策,遞交了約50份書面建議。建議內容包括多個受關注的領域,其中自然保護一直都是馬化騰關注的焦點。
在生態環保領域連續多年提出建議后,今年馬化騰還聯署了關于制定《自然保護地法》的議案,建議將《自然保護地法》納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為全面建成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體系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不僅是馬化騰,騰訊在發展自身業務的過程中,也一直注意環境保護。實際上,在今年1月12日,騰訊就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用科技助力實現零碳排放。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據了解,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的碳中和規劃內容包括:將通過AI+環保的方式,運用人工智能在升級全球基礎設施方面的最新探索,以及水能互聯、飛行汽車、能源互聯網、數字水等全新理念,VPS,為解決食物、能源、水等地球級挑戰,提供新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其實早在1月12日之前,在數據中心節能減排方面騰訊就已經開始發力。2020年7月騰訊位于廣東清遠的云計算數據中心正是開服,據了解,該數據中心通過采用間接蒸發冷卻、HVDC+市電直供、冷熱通道隔離、優化氣流組織、太陽能供電等節能技術和系統方案,并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等辦法,數據中心PUE(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的比值)低于1.25,在整個華南地區處于最優水平。
與此同時,近些年,騰訊還在騰訊濱海大廈和數據中心,通過人工智能和云計算來降低碳排放,研發的節能技術已經迭代到T-Block 4.0 版本。
騰訊天津濱海數據中心,根據余熱回收原理,正在研究節能應用的方案。按照此方案,如果回收天津數據中心冬季全部的余熱,熱量用于采暖可覆蓋的面積達到 46 萬平方米,如果用于家庭采暖,可滿足 5100 多戶居民的用熱需求。能減排二氧化碳量達5.24 萬噸,碳排放當量約為種植286.4 萬棵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