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大運營商除了取消漫游費、攜號轉網等政策之外,最大的變化可能就是互聯網資費套餐的出現。而通話漫游費的取消,看起來并沒有讓消費者有多么興奮,反而更期待另一種漫游費的取消——流量漫游。
一方面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興起,一方面提速降費的措施的確大大降低了上網流量的成本。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普通的語音通話存在感越來越多弱,像筆者一般的年輕人,父母還不熟悉使用微信或者QQ,才可能會用到語音通話,其他基本可以用微信代替,還能夠視頻聊天。這種情況下,通話漫游費的取消多少有些不痛不癢。
從2G、3G到4G網絡,移動上網速度越來越塊,用戶平均流量也是飛速增長。提速降費雖然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顯然還不夠。以騰訊、支付寶、優酷等互聯網服務平臺,為了提高移動用戶端的使用頻次,與運營商和做推出了各種不同的互聯網資費卡,例如騰訊大王卡、螞蟻寶卡等,使用自家的APP流量費用全免。
不僅如此,很快消費者發現,除了特定的APP流量免費之外,即便是套餐之外的流量費用也比普通的4G套餐要便宜許多。舉個例子,京東大強卡56元套餐所包含內容已經超過了中國聯通全國4G套餐136元的內容,而且超出套餐10元1G全國流量也要比原有4G套餐便宜多。
同一運營商服務下,所享受的內容差別如此巨大,消費者當然不接受。而出于運營商基本都限制老用戶換套餐以及這些互聯網套餐并不在網上營業廳都原則下,韓國百兆不限流主機 新加坡服務器,不少用戶投訴到工信部,運營商最終才會同意受理。實話說,近幾天筆者直接通過人工客服就將原本的聯通4G套餐換成了互聯網資費套餐。
目前湖北通信局已經下發通知明確指明,要求運營商給予用戶充分的自由選擇權。而工信部近期在接受記者采訪也明確表示約談了三大運營商解決老用戶轉換互聯網資費套餐的問題。也就是說,很快互聯網資費套餐將普及到老用戶,吉隆坡服務器 大馬伺服器,甚至運營商還會推出資費更低的套餐。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最早也是最多推出互聯網資費套餐的是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而坐擁最大4G用戶量以及最大利潤的中國移動反而動作遲緩很多。可以認為,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試圖以資費更低的互聯網資費套餐來吸引更多的新用戶,縮小運營商之間的差距。
隨著價格戰的逐漸升級,互聯網資費套餐也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甚至讓人看到了流量無漫游的征兆。
通話漫游取消之后,流量資費依然區分國內和省內,而且國內流量資費是省內流量的兩倍左右。在通話漫游費取消之后,用戶更大的呼聲則是取消流量漫游費,而互聯網資費套餐的升級或許將促使運營商完成這一政策的實施。
如今已經出現了幾十種互聯網資費套餐,近期,騰訊大王卡率先提出流量資費升級,由原本的1元500M省內流量和2元500M的國內流量升級成1元1G的國內流量,其實這已經是大王卡的第二次升級了,這意味著騰訊大王卡基本已經取消了流量漫游費。
除此之外,近期也曝光出米粉卡的聯通套餐,月租5元,3元國內流量無限量使用的日租卡。結合近期電信米粉卡發了出套餐升級的公告,或許也將有原來的3元省內流量無限量升級為3元國內流量無限量。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也許就是消費行業喜歡價格戰原因吧。流量漫游費的趨勢看來已經漸漸顯露出來,如果三大運營商響應工信部的政策夠快的話,今年年內老用戶將可能直接通過網上營業廳辦理互聯網資費套餐,同時流量資費更低甚至取消流量漫游費也將在年內實現,我想那個時候可能才是提速降費的最終達到的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