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瞄準2020年,產業鏈各方動作頻頻。4月2日,中興通訊宣布,已經成功打通了國內第一個5G電話,正式開通端到端5G商用系統規模外場站點。與此同時,首個5G國際標準版本將于今年6月正式出爐。作為未來通信、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的核心技術,5G誘人的市場前景在催動企業加快產品落地。
摩拳擦掌
4月2日,中興通訊官方宣布,與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合作,在廣州成功打通基于3GPP R15標準的國內第一個5G電話,正式開通端到端5G商用系統規模外場站點。據悉,本次打通的第一個5G電話,基于中興通訊面向商用的全球5G端到端系統,并且遵從最新3GPP R15標準。
中興通訊2016年就加入了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雙方聯手打造的Pre 5G Massive MIMO已經規模化商用,2017年雙方又聯合定義了5G預商用技術規范,建成廣州5G預商用實驗網,完成多項關鍵測試,驗證了3.5GHz頻段5G新空口樣機的覆蓋、速率、容量等多項系統性能指標和5G關鍵技術方案。
無獨有偶,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上周表示:“就5G而言,端到端技術已經基本走向成熟,標準也已經準備好了。基于此,我們認為5G到了一個起跑的時候。”
據介紹,華為已與全球30家運營商開展技術測試并建設了預商用網絡,目前主要專注于5G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并在今年的巴塞羅那通信展上率先進行了展示。“我們計劃在2019年推出5G智能手機,這是端到端方案的關注點。現在是5G大規模產品化投資階段,華為2017年投入了40億元,2018年會進一步加大投資。” 胡厚崑說。
三大運營商在中國5G發展中的角色至關重要。除了與中興的合作,中國移動還發布了5G商用產品樣機及測試成果,并明確了《5G規模試驗端到端技術要求》。中國移動此前正式公布了2018年5G規模試驗計劃——將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5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將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在北京、雄安新區、重慶、蘭州等12個城市或地區進行5G業務和應用示范。
上個月,中國聯通宣布了目前為止最準確的5G時間表:2018年進行5G組網試驗,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在5G試驗方面,中國聯通今年1月向工信部遞交申請,計劃在北京、南京、雄安新區等7個城市或地區進行5G試驗。
按照中國電信的規劃,2017-2018年開展小規模5G外場試驗,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開展規模及預商用試驗,而2020年是實現5G正式商用的時間,屆時,中國電信將在重點城市重點區域規模部署5G并開展商用。目前,中國電信宣布5G創新示范網試驗啟動城市包括蘭州、成都、深圳、雄安新區、蘇州、上海6個城市或地區,每個城市6-8站,目前主要進行3.5GHz頻段的無線組網能力和方案驗證。
風起于斯
5G是4G的延伸,但與4G不同,美國站群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5G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無線接入技術,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絡。相比3G/4G技術,5G技術傳輸速率高、網絡容量大、延時短,能將網絡能效提升超百倍,為萬物互聯提供基礎資源支撐,同時也將帶來巨大的行業利潤。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按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當年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和1.2萬億元的間接產出。到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分別為29%和24%.
從產出結構看,在5G商用初期,網絡設備投資帶來的設備制造收入將成為5G直接經濟產出的主要來源。預計2020年,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收入合計約4500億元,占直接經濟總產出的94%.
5G網絡一旦正式商用,除了會使通信業進入新一輪發展外,還將帶動多個萬億級別規模的新興產業。比如,5G的推進將大大加速車載聯網終端的滲透進程。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全球聯網汽車的市場保有量將達3.5億輛,市場占比達24%,具有聯網功能的新車銷量將達到9800萬輛,市場占比達94%.
據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截止到2017年8月,中國聯通車聯網用戶數突破2000萬,中國電信車聯網用戶數1106萬,中國移動車聯網用戶數2700萬。
此外,5G具備的高可靠低時延和低功耗大連接兩個特性將有力推動遠程醫療、工業控制、遠程駕駛、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多種應用走進人們的生活。
全球5G產業競爭將日趨激烈。據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博士王坦介紹,在移動通信的演進歷程中,我國不斷轉變角色,依次經歷了“2G跟蹤、3G追趕、4G同步”的各個階段。在5G時代,我國率先在亞太地區成立IMT-2020(5G)推進組,積極向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標準組織輸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