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移動和固定互聯網提速降費持續推進,相應的套餐資費也大幅下降,而長途通話、漫游費更是載入了史冊,緊接著流量漫游也將于7月1日后成為歷史。這些都是我們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變化;但是對于固定互聯網(寬帶上網)方面,大家只看見了提速降費,從1M到2M,再從4M到8M,一直到現在的100M光纖入戶,我們看見的寬帶速度確實在提升, 但這里面主要提升的是寬帶下載速度,而上傳速度就無人問津了。
有人可能會說下載速度上去了就夠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和家人用語音視頻聊天時的尷尬場景?語音視頻信號時斷時續的,你以為是信號不好?誠然有這部分原因,但更多的還是上傳帶寬不夠用,導致了網絡卡頓。上傳速率與下載速率嚴重不對等,VPS租用 國內服務器,大多數停留在2-4兆這樣的超低水平,甚至從未有過詳細的官方統計數據,在如今社交分享的大趨勢下嚴重滯后于時代。
現在工信部終于著手解決這個痛點了。在2018年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會上聞庫表示:針對用戶關心上行速率的問題,今年將推動這項工作, 上半年將出臺相關的上行速率的標準。
寬帶上傳速率嚴重不對等 在談不對等前我們要先明白兩個名詞:網速和帶寬。
網速是你在互聯網高速公路上能跑多快:你的信號傳到服務器,服務器響應再返回數據的時間。所以這個網速實際上是你的數據到達服務器再返回你的設備上的路程和時間關系,另外就是看電信運營商了。韓國全國的PING(PING值是用來描述網絡延遲的一個數值,以毫秒為單位。 PING值越低說明網絡延遲越低,網絡質量越好。 )都在20ms以下,相比而言我們的延時就比較高了很多服務器的ping都在100-200ms左右,跨網的就更恐怖了,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太大了,以及聯通、電信等運營商的問題( 基本和你的電腦沒關系 )。
帶寬是互聯網高速公路上允許跑多少信息:是電信設備給你設置的數據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的最大值。 電信運營商 IDC機房所提供的帶寬單位為bps(或b/s),這里面給出的b=bit 而我們計算機中通常用的是Byte(字節)1 Byte=8 bit,因此2M的帶寬即為:2/8=0.25MB/S 0.25Mb*1024=256Kb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下載速度了( 2M即2Mbps=256KB/S ),也就是說電信運營商允許我們一秒鐘最多能得到256KB的數據。這里小編總結了一個寬帶計算公式: 幾兆帶寬×1024÷8=幾KB/s。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個帶寬的問題。
光纖的傳輸理論速度的確很快,但并不是說隨便拉出一條光纖都會有這個能力。正如德國的路平坦厚實連限速都沒有,不丹的高速公路卻連中國的村道都不如。影響公路性能的因素是和配套設施,而光纖也有線徑和透明度的要求。 當然簡單來說光纖的理論帶寬仍然是很大的,但影響“數據流量”的因素并不僅僅在于道路的寬度,更在于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運行效率。在實際工藝中,我們的通信線纜是以玻璃絲為內核的光纖,但通信設備里的數據收發器件也都是以電路為基礎的集成電路,并不具有直接處理光信號的能力。
以現在主流的GOPN(GPON為FSAN‘全業務接入網’組織自90年代后期發展的最新寬帶PON標準)光寬帶來說, 上行是通過TDMA(時分復用)的方式傳輸數據,上行鏈路被分成不同的時隙,根據下行upstream bandwidth map字段來給每個ONU分配上行時隙,這樣所有的ONU就可以按照一定的秩序發送自己的數據了,不會產生為了爭奪時隙而沖突。 簡而言之:下行用戶間采用廣播式,雙工方式為波分雙工,上行方向的多址采用時分多址。
運營商的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線路終端)設備出來的光路經過無源分光器分為很多份,常見的有64份,這64根光纖為用戶的入戶光纖。 其同一個OLT設備下行用戶之間采用廣播式發送,用戶的光貓只解碼自己的部分,不是自己的部分丟棄不做處理,而在上行方向,采用時間來區分同一OLT下面的不同用戶,只有在自己的發送時刻光貓才允許發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