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興案”刷爆媒體頭條和朋友圈,美國商務部向中興通訊發出出口權限禁止令,這對正準備在5G上大展拳腳的中興無疑是當頭一棒,直接進入“休克”狀態。
目前,中興美國上游供貨商覆蓋手機處理器、閃存、FPGA、CPU、數據庫、光模塊、光纖收發器等多個核心領域,對于中興而言,禁止令被形容為“一劍封喉”或者“釜底抽薪”毫不為過。
五年前的“棱鏡門”事件為中國IT產業的自主可控敲響了警鐘,而“中興案”則帶來了更大的震蕩,不止芯片產業,通信、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領域同樣岌岌可危。
——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如果禁售范圍從中興擴大至其他中國科技企業,那么中國科技產業將何以自持?
狼真的來了。
不過,稍有安慰的是,在CPU、操作系統、數據庫這“三大件兒”中,中國數據庫的自主化步伐相對較快,或將提早一步破局。
國產數據庫現狀
“棱鏡門”之后,“去IOE”的呼聲越喊越高,最終很多企業發現,“O”是最難去的。
注:去IOE--是阿里巴巴造出的概念。其本意是,在阿里巴巴的IT架構中,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
原因在于,在傳統行業,“O”已經根深蒂固,去“O”技術門檻和成本都很高,在當時也沒有合適的替換產品。盡管阿里用MySQL替代了Oracle,但不是每家企業都有阿里的技術和成本的投入,VPS,用“M”替換“O”并不具有普適性。
五年過去,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的繁榮發展,分布式IT基礎架構逐漸取代了傳統的Scale-up架構,即便是金融、電信等傳統行業,也在積極嘗試分布式基礎架構和云計算。
得益于互聯網和云的推動,開源數據庫變得流行起來,增勢迅猛,和傳統商業數據庫的差距不斷縮小。如今,開源數據庫在全球數據庫TOP5中已穩占三席,MySQL受歡迎程度直逼Oracle。
——數據來源:DB-Engines
與此同時,在中國自主可控的號召下,國產數據庫廠商得到快速成長,誕生了一批明星企業,產品逐漸進入政府和大中型企業的核心系統,并已經開始了國際化征途。
在2017年Gartner數據庫廠商推薦報告(Other Vendors to Consider for Operational DBMSs)中,有三家中國廠商入選,阿里云、SequoiaDB巨杉數據庫以及南大通用Gbase;在Gartner 2018年分析型數據管理解決方案魔力象限(簡稱DMSA)中,南大通用、阿里云、華為入選。
中國數據庫廠商躋身Gartner魔力象限,成功進入國際視野,標志著中國基礎軟件廠商開始崛起,發展已經步入正軌。
目前來看,中國數據庫廠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其一,基于開源數據庫引擎開發。事實已經證明,在基礎軟件領域,開源是大勢所趨,Linux、OpenStack、MySQL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不過,幾大開源數據庫產品普遍由若干家外國廠商主導,中國廠商話語權不高,產品發展同樣受制于人。
其二,站在巨人肩膀上,基于成熟數據庫源碼進行自主研發。雖然嚴格意義上說這并不算是從零開始的自主研發,但在基礎軟件領域,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并不鮮見?;诔墒斓?a href="http://www.qzkangyuan.com/cnidc/idcnews/osnews/20170627/12334.html">數據庫產品,在兼容性、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保障,用戶基礎廣泛,更利于產品的面世和商業化。
不過,“跟隨”和“依賴”并不是國產數據庫的出路,會很快遇到瓶頸;唯有眼光長遠,走自己的路,堅持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實現自己的藍圖。
其三,最難的一種,也是能夠徹底打破受制于人局面的一種方式,即采用全新架構,從零開始設計和實現數據庫。不難理解,這種從零開始的方式周期長、難度高,路上充滿著“荊棘”,在中國數據庫廠商中,只有寥寥數家采取了這種技術路徑。
要知道,Oracle數據庫已經有四十年的歷史,MySQL發展也超過了二十年,寫一個數據庫,不比造一輛汽車更容易。
困難并不代表不可能,從零開始的技術路徑自有其不同之處。螞蟻金服OceanBase架構師馮柯曾用吉普車和高鐵來形容基于開源的數據庫和自研數據庫:基于開源做就像是開吉普車,靈活且方便,但對許多行業客戶來說,他們更像是后排乘客,而不是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