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營商投資收入來看,自2014年中國移動率先開啟4G網絡建設以來,我國4G發展已經進入第5年接近尾聲階段。2018年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規劃為2911億,同比減少4.96%,距2015年高點下降33.6%,為4G周期最低值。
廣西電信首個5G實驗基站開通
通信板塊已處于底部區域
5G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國內宏觀經濟整體上仍處在底部區間,未來有可能出現消費者換機需求不足的問題,從而令5G手機的出貨量可能會不及預期。投資5G板塊需要留意上述相關風險。
從產業鏈上下游來看,PCB廠商受益于5G對高頻高速電路板的需求提升,存在一定業績彈性。5G對高頻電路板需求提升,有望提升通信板塊電路板市場規模。另外,隨著5G基站的部署,現有鐵塔將資源將得到進一步利用,微站的建設也將有利于鐵塔公司的營收增長,而施工維護公司預計也將有利好。
從設備商業務收入來看,2013年后4G設備投資呈爆發式增長,4G建設高潮持續了3年,投資總額超過5000億元,基站、傳輸等重點板塊顯著受益。由于基站的建設需要無線電發射裝備,擁有這類設備生產能力的中興通訊、華為等企業已經發展成當今的行業“巨無霸”,因此過往的“4G概念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參考。
在國內三大運營商之中:中國移動搶跑姿態明顯,希望整體引領5G。中國聯通態度積極,重點發力eMBB場景,美國服務器租用,成立了互聯網產業聯盟協助自身。而中國電信則相對低調,蓄勢留力5G。
從近期國內5G行業內部的發展情況看,商用進度穩步推進。中國聯通將在北京、天津、青島、杭州、南京、武漢等16個城市開展5G試點。中國移動將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5個城市開展5G外場測試,預計明年進行大規模預商用實驗。中國電信的5G試點城市暫定為“6+6”,包括之前確定的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6個地區,還將擴大試點范圍再增設6個城市。而在規模試驗建網順利推進情況下,2019年二、三季度發放牌照概率較大。
有機構將2019年定義為“5G元年”。市場對5G的熱情持續升溫,2019年會是5G建設的關鍵期,2020年有望大規模商用,在時間上是很好的研究布局節點。
從我國經濟增長周期來看,通信投資是我國GDP增長的重要拉動因素,歷史上每次我國面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時,移動通信投資都會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經濟形勢較為一般,在此背景下,以通信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很可能成為主要投資方向,5G肩負拉動十萬億投資重任,成為未來幾年最確定方向。
有機構預計,5G基站數量會高于4G約20-30%,即達到約500-550萬座宏基站的規模。而且單站價格將比4G提升1.5-2.0倍。因此,directadmin安裝,基站數量和單價的提升,導致5G基站總投資額將顯著提升。因此國內三大運營商在5G周期總投資額為1650億美元,相比4G時期1100億美元,總規模增長約50%。
此前,工信部、發改委印發的《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信息技術在消費領域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拉動相關領域產出達到15萬億元,并提出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5G)標準研究、技術試驗,推進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范工程;確保啟動5G商用等具體目標。
5G投資將比4G多50%
不過隨著2019年面向5G應用的傳輸網建設的啟動,運營商資本開支有望重新回到增長賽道。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政策層面還是從企業層面來看,我國5G已經從全面部署進入到全面實施的階段。從短期來看,隨著5G設備采購的陸續開始,設備制造商作為率先受益的一方,其行業紅利很快就會在明年的財報中體現出來,隨著關注度的升溫,這些企業的價值將逐步得到挖掘。
當前5G的規劃階段已經基本完成,2019年5G或將正式進入主建設期,其間受益的細分領域有:大規模天線陣列、射頻器件、主設備及相關、傳輸及配套設備、SDN設備、小基站、網絡優化。
從估值水平來看,目前通信行業平均估值33倍,相較年初跌幅達到43.14%,雖然行業估值仍稍高于其他行業,但是考慮到技術溢價以及行業前景,通信板塊事實上已處于歷史底部區域。
我國5G商用的三大關鍵分別為技術標準、頻譜分配、牌照發放。前兩個因素已經落地,牌照方面,依照3G和4G經驗,移動牌照發放歷來具備逆周期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