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的全面落地有了新的實質性進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推動網絡提速降費,要求今年11月底前在全國全面實施“攜號轉網”,深入做好準備工作。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年底前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之后,全國推廣攜號轉網有了更加明確的時間表。攜號轉網工作將會在2020年初全面落實完成。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業務與網絡研究部副主任黃荷仙表示,目前,我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巨大、網絡復雜,“攜號轉網”仍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主要體現在基礎電信企業網絡建設和改造規模大、第三方服務平臺改造量及資金投入量較大等。
歷經12年 攜號轉網將全面落地
攜號轉網是通信行業的一個長期工程,已經醞釀了多年。早在2008年5月份,三部委就在《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中提及“采取必要的非對稱管制措施,促使行業格局向均衡發展”。“雙向攜號轉網”被認為是管制措施之一,是市場格局走向均衡的利器。
今年攜號轉網工作的落地明顯加快。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
3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做好“攜號轉網”全國推廣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攜號轉網”全國推廣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同時,工信部要求三大運營商最晚需要在2020年內,在全國范圍內放開攜號轉網。
移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服務,即通常稱的“攜號轉網”服務,是指在同一本地電話網范圍內,移動電話用戶變更簽約的電信業務經營者而用戶號碼保持不變的一項服務。
對于用戶來說,其使用兩個號碼不用換號,自由切換到聯通或電信網絡,享受其提供的網絡服務,極大地提高便利性。不用舍棄人脈關系,用戶可以解決高額資費等問題,對網絡服務進行自由選擇,更為重要的是其避免了因變更號碼引發的相關成本和風險。
“早就想換了!信號差,室內打不出電話,瀏覽網頁也打不開,太影響生活,還經常收到廣告短信。如果不換電話號碼就能換運營商,就太方便了。”一位移動用戶表示。
雖然“攜號轉網”話題度高居不下,但在試點城市中,實際參與的用戶數并不多。據統計,在過去的七年里,已經開放“攜號轉網”的天津、海南等五地僅有約50萬用戶參與其中。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攜號轉網”試點城市,用戶與運營商綁定現象非常嚴重,很多用戶都參與了“運營商送手機”的活動或者建立了套餐和合約,如果轉網成本反而會更高。部分運營商以“送福利”或年底促銷的名義,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為用戶辦理需要長期綁定且無法提前解綁的業務,致使用戶失去了辦理“攜號轉網”的條件。
同時,在“攜號轉網”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短信驗證碼、銀行服務短信轉不過來。同時,由于運營商對用戶還未準備好,域名購買,很多轉網用戶無法使用部分套餐。目前“攜號轉網”成功的用戶面臨諸多問題。
一位天津用戶表示,當初辦理網絡的時候選擇了運營商的網絡和手機號套餐,對運營商已經形成依賴,無法更換。
也有在湖北、云南等試點地區的用戶反映“辦理流程復雜,跑了很多趟”。
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用戶并不符合辦理條件,如沒有實名認證過的、欠費、存在長期合約套餐及移動部分特殊號段的手機號碼均不可轉網。
通信產業研究專家付亮認為,“目前攜號轉網仍存在‘老運營商強勢捆綁套餐’等突出性問題,這一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不過在攜號轉網實施過程中,市場和規則還需進一步規范。對于部分無固定期限或者不合規期限的合約如何處理,還需要相關部門出臺相關辦法,解決運營商的‘隱形門檻’,并對其進一步制約。同時,‘攜號轉網’中還需確保新轉入的用戶和老用戶同權。另外,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需進一步調整,號碼的判斷等方面需盡快調整到位。”
一位移動網絡工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攜號轉網’在技術上已較為成熟,但實施過程中仍舊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不是簡單的‘用戶轉移’,還存在很多歷史原因,如APP判斷難,一般APP采用的是初級判斷,即對號碼前三位進行判斷,而在實際操作中,轉網后,APP的判斷經常出現與實際不符的情況,雖然目前電信研究院已經建立相應的號碼‘管理平臺’,這一平臺已在正式試用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但銀行APP、驗證碼等還存在不準確和沒有調整的情況,這都需要時間解決,同時需要相關部門介入并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