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著名獨立調查機構艾瑞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數據顯示,阿里的支付寶獨霸半壁江山,繼續占據著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最大份額,而且超過第2到第9名的總和。
在艾瑞發布相關數據前后,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日前發布了《2019第一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與艾瑞的報告不同,益普索的報告顯示,騰訊金融旗下財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和QQ錢包)和支付寶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89.2%和69.5%。按交易筆數計,財付通市場份額為51%,支付寶為41%。
以上兩家研究結構發布的報告數據雖然差距較大,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騰訊和阿里已經牢牢占據了移動支付領域的第一陣營,而且是具有絕對領先優勢。其他的玩家無論背景多大,包括三大運營商,甚至銀聯都處于絕對弱勢的境地。
一、騰訊以社交為基礎向支付業務延伸
作為社交應用的絕對霸主,騰訊依靠社交應用向移動支付延伸擁有天然的優勢。憑借在社交領域的強勢地位,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騰訊財付通繼續以往的戰績,在轉賬、紅包、話費充值、公共服務類繳費等個人類交易場景中占據整體優勢。
益普索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以交易金額和筆數計,騰訊財付通在個人類交易場景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8%和57%,阿里支付寶分別為42%和34%。在其他個人交易為主的交易場景中,占據社交優勢的騰訊也擁有相對優勢。
通過社交應用向支付業務導入用戶,已經成為騰訊的拿手好戲,也是騰訊敢于和阿里競爭的底氣所在。然而,當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見頂,未來騰訊的活躍社交用戶增長或將受限,由此導致的對支付業務的流量導致必將受到影響。
已經認識到流量紅利見頂的騰訊,已經開始了延伸布局并取得了不錯成績。報告顯示,在零售、餐飲、外賣、出行等線下消費類交易場景中,騰訊支付交易金額和筆數占比分別為47%和51%,也保持著領先優勢,支付寶占比分別為46%和43%。
二、阿里以電商為平臺向支付業務擴展
電商業務是阿里的核心主業,也是其發展壯大的起點,通過搭建線上交易平臺并提供營銷、支付、數據、金融等服務來形成電子商務生態圈。阿里構建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已經覆蓋了個人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場景。
相對于騰訊的靠社交向支付導入用戶,阿里的支付已經成為電商業務發展的必需環節。相對來說,阿里支付對用戶的捆綁作用更強。隨著線上線下的融合聯動,阿里持續不斷的推進商戶下沉和用戶覆蓋的操作,最終支持了商業支付交易規模保持平穩增長。
阿里支付以電商平臺為基礎,連接了B端和C端,并圍繞C端用戶日常生活所需進行了一系列,涵蓋了金融、生活服務、醫療、教育、移動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娛樂等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領域,形成了生態內流量互導。
無論是當前的4G時代,還是未來的5G和NB時代,相對來說,或許阿里的生態模式未來迎戰風雨的能力更強,可擴展的空間更大。
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是最早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時就計劃通過線上入口+金融機構的模式占據行業領先。然而,事實表明,即便中國移動看清了未來發展方向,也最終未能實現預期的目標。
中國聯通的沃支付、中國電信的翼支付的業務范圍和中國移動和包支付一樣,都是面向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的一項領先的綜合性移動支付業務,旨在讓客戶享受方便快捷、豐富多彩、安全時尚的線上、線下支付體驗。
艾瑞發布的調查數據中,我們沒有發現運營商的身影。在益普索發布的報告中,在用戶滲透率方面,中國移動和包支付和中國電信翼支付已經進入前十名,并分列第6和第七位。雖然位次排名靠前,但是占據的份額是相當低。在交易金額和交易筆數占比中,運營商的移動支付份額已經低到與除了阿里和騰訊之外的其他應用合并統計計算的程度。
作為互聯網應用的延伸,移動支付越來越體現其連接價值。不遺余力搞好移動支付,既是運營商實現對存量用戶軟捆綁的有效手段,又是其有利于擴大現有業務邊界的有益探索。運營商的移動支付之所以搞不好,或許有以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