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黑天鵝不期而至,肆虐全球,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影響。截至2021年1月中旬,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近1億,死亡人數突破200萬;而在我國,盡管總體上已經得到良好控制,但仍然面臨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局部地區疫情反撲的局面。
在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均產生了深遠影響,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在此回顧總結新冠肺炎疫情對電信運營市場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公眾客戶、政企客戶),并對下一步的應對行動進行展望。
公眾客戶市場回顧
業務的廣度與深度得以加強
在疫情期間,公眾客戶的行為有兩個顯著的轉變,對電信運營商的業務均產生積極影響。首先,“居家學習與生活服務的占比加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宅經濟”,具體表現為學生通過在線方式進行居家學習,上班族通過在線方式進行居家工作,家庭生活通過在線方式進行訂購。基于對上海電信平臺數據的分析,2020年春節后疫情最嚴重時期,家庭寬帶白天流量較往年同期出現數倍增長;2020年9月之后,即學習、工作恢復正常后,仍較往年有數十個百分點的增長,表明業務使用習慣得以養成。
疫情對上海電信業務的主要影響,集中表現在以下4點。
? 第一,安裝高速家庭帶寬、主動要求升速的用戶激增,以滿足家庭內部多人使用的需求,尤其是500M和1000M寬帶的增長尤其明顯。
? 第二,家庭智能組網訂單量出現數倍的增長,根據一線裝維人員的反饋,主要是家庭內部成員想在相互不影響的環境下進行工作和學習,因此需要室內各地點均有良好信號覆蓋。
? 第三,IPTV的裝機量與視頻包的訂購量大幅度增長,以匹配居家學習與休閑需求。
? 第四,智能家居,如安防監控、音箱等銷量提升,重要原因是長期居家狀態下,不斷形成對居住環境改善的業務需求。
其次,“強制性要求增長”,除了上文提及的強制居家外,還有出門必備的健康碼。一些老年人,為此學會使用了智能手機,或者在室外時,打開了數據流量。基于對上海電信平臺數據的分析,在2020年一些登記在65歲以上老年人名下的手機號碼,從老年功能機更換為智能機、從關閉流量到打開流量的特征相當顯著。這對上海電信業務及服務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舉行了一些公益活動,包括積極參與上海智慧城市周等,以及在營業廳中進行主動引導,向老年人群體進行業務講解;第二,幫助老年人進行業務優化,如與寬帶捆綁,實現流量放心使用。
政企客戶市場回顧
垂直市場得到深度激發
在疫情期間,不期而至的新管理、新經營等方面需求紛紛涌現,激發了各個垂直市場信息化的發展,并對電信運營商的業務產生積極影響。
首先,對電信運營商基礎設施的需求,其中的重點是專用基礎設施的發展,以下列舉部分案例。第一,在“遠程辦公/居家辦公”模式中,中小企業僅需要普通寬帶、公有云等,但對網信安全要求較高的企業,則明確提出了通過虛擬專網等方式,構建端(家庭)到云的安全網絡通道;明確提出了基于原有私有云部署的改造要求,實現從外部的安全接入。第二,對于較為火熱的“直播+”,電信運營商同一些商場合作,以切片網絡方式,確保每個店鋪開展網絡直播時有穩定數據量;同一些定位于直播的產業園區合作,提供“云管邊一體化融合”的方案。第三,對于疫情期間激增的快遞、外賣人員的管理問題,電信運營商提供了多網絡(4G/5G/NB-IoT)接入與精準定位(例如中國移動等已經推出的北斗平臺)相結合的基礎設施方案,支撐對車輛和人員的精確管理。
其次,疫情期間,電信運營商立足基礎設施優勢,與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實現ICT產品或解決方案的推廣,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6個方面。
● 第一,面向辦公場景的通用型產品,如天翼云會議、天翼云存儲等,由于擁有自身基礎設施支持,與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相比,亞洲服務器租用,業務質量更好、價格更經濟。
● 第二,抗疫類產品,包括對于居家隔離的智能門鎖與視頻監控,安放于人流量較大區域(如車站、商場、寫字樓入口)的AI測溫設備、人臉識別設備等,相關設備既可以作為獨立產品存在,也可以接入平臺,實現數據整合。
● 第三,智慧城市、智慧社區解決方案,疫情期間需要對區域內的各類要素(包括車輛、井蓋、消防栓、人流等)實現統一監管、智能調度,因此需求顯著增強。上海電信的智慧社區項目已經出現數倍增長,一些從中高風險地區返滬的人員,在回到家中的第一時間,即能接到居委會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