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加速了新技術的應用。以5G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展現其蓬勃的生命力。在“新基建”政策的機遇下,5G網絡覆蓋建設不斷深入,融合應用賦能持續深化,5G產業鏈加速成熟。
以SA組網為導向,5G基站數突破70萬
一年來,我國5G網絡建設飛速發展。據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今年我國已經建成了近70萬座基站,VPS租用,5G終端的連接數已超過1.8億。
2020年,5G建設以SA架構為主。中國移動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 SA商用核心網絡。截至11月初,中國移動實際開通5G SA基站總數已經高達38.5萬,337個城市5G具備SA商用能力。2021年,中國移動將在網絡規模上邁上新臺階,基本實現全國市、縣城區及部分重點鄉鎮5G良好覆蓋。
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共建共享5G網絡,已于今年9月30日完成全球第一張規模的5G共建共享網絡建設和商用,并且完成了SA獨立組網模式的端到端能力部署。截至2020年10月份,雙方5G共享規模已達30余萬站,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此外,結合多載波聚合技術,中國聯通用戶下載的速率峰值創下超過2000Mbp/s的新高。
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5G先導(一期)項目也已開啟,在北京、上海、廣州等6個核心節點和北京、西安、上海、成都等10個骨干節點進行建設。除此之外,中國廣電和中國移動簽署戰略協議,將以1:1的投資比例共建共享700Mhz 5G無線接入網,釋放5G的全新動能。
2020年,5G共建共享更加深入。截至目前,中國鐵塔累計承建5G基站項目超過70萬座,其中97%是利用鐵塔公司現有的資源共享實現,服務器租用,有效節約了行業投資成本,大大提升了5G規模部署效率,共建共享成為未來5G網絡建設的新趨勢。
5G發展按下“快進鍵”,應用遍地開花
除基站建設外,我國5G應用也全面發展,5G行業應用領域示范應用案例遍地開花。
疫情期間,5G應用全面助力疫情防控:中國電信推出5G+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無接觸就能完成測溫工作;中國移動5G+4K高清視頻會議指揮系統助力指揮部觀測疑似患者情況;中國聯通5G網絡和醫療云平臺助力跨地域的多學科會診等等。
復工復產后,5G發展按下“快進鍵”,應用加速孵化,已涌現一大批5G垂直行業應用的標桿。第三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共收到參賽項目4289個,覆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5G賦能千行百業,工業互聯網已成為5G應用的主戰場。中國電信深耕工業互聯網,5G云網的智能應用已落地全國,覆蓋了鋼鐵、水泥、化工、礦山、電力、汽車、家電、工程機械八大行業。上海寶武、海螺水泥、湖北三寧化工、青島國網、吉利汽車、美的集團等企業都打造起了5G云網+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
為了推進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中國移動聚焦5G智慧工廠、智慧電網、智慧鋼鐵、智慧港口、自動駕駛等15個行業,推出5G應用系列場景,聯合產業伙伴打造了超過100個集團級龍頭示范項目和超過2000個省級區域特色項目。
中國聯通牽頭建立“5G應用創新聯盟”,聚合產業鏈超1000家會員,已與十多個垂直行業的400多家客戶和合作伙伴開展了5G創新合作,孵化了超百個5G創新商用工程,在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安防、AR/VR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能用”到“好用”,5G R16標準凍結
5G發展,標準先行。2020年7月3日,5G標準的R16版本凍結,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從“能用”到“好用”,R16版本的凍結成為了5G商用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R16版本圍繞“新能力拓展”、“已有能力挖潛”和“運維降本增效”三方面,進一步增強了5G更好服務行業應用的能力,提高了5G的效率。R16標準不僅增強了5G的功能,還更多兼顧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使通信基礎投資發揮更大的效益,讓5G進一步走入各行各業并催生新的數字生態產業,進一步助力社會經濟的數字轉型。
R16版本凍結后,R17標準化工作進展也成為業界廣泛關注的話題。R17標準將更全面的覆蓋垂直行業能力,對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基礎能力做進一步的增強,同時將用戶體驗保障、商業模式等問題納入考慮。近期3GPP宣布將5G最新演進版本R17凍結時間進一步推遲半年,即2022年6月完成版本協議代碼凍結。
5G測試進展順利,網絡切片和毫米波是重點
全面而系統的測試也是5G成功商用的“探路者”,我國端到端網絡切片測試進展順利。華為完成基于SPN和IPRAN承載方式的同廠家E2E網絡切片測試;中興完成基于SPN、部分完成基于IP RAN承載的同廠家E2E網絡切片測試;中國信科部分完成基于SPN承載的同廠家E2E網絡切片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