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數據級視覺訓練、復位誤差精確到0.1毫米的5G版六軸雙臂制飲機器人,集實體機器人、虛擬交互投影、5G邊緣計算于一體的對戰互動游戲,運用上行分流、授權頻段、5G切片等技術實現全連接、高安全的政務專網……8月31日至9月2日在北京舉辦的2021世界5G大會上,基于5G的各式新應用不僅引爆科技圈,而且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本屆大會披露,我國5G商用兩年來,已開通建設5G基站99.3萬個,5G終端手機連接數超3.92億戶,這兩項數據的全球占比分別超過70%和80%。5G賦能千行百業也從曾經的愿景變為現實,成為引領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全國5G應用案例超過1萬多個,覆蓋了鋼鐵、電力、礦山等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有關領域。
記者在展會現場采訪發現,無論是科技成果展、主題論壇,還是5G應用設計揭榜賽的內容,都呼應著“5G深耕、共融共生”的大會主題。一個以5G技術為基礎,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數字世界正在到來。
從“樣板間”到“商品房”,5G應用場景加速復制推廣
走進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2021世界5G大會科技成果展給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實”。34家企業共展出620余件5G與傳統行業融合成果,涵蓋了實實在在的行業賦能實踐、商業模式探索和技術應用創新。
如果說商用前業界對5G應用的探索還屬于“樣板間”,經過兩年行業深耕,建好投用的“商品房”已經隨處可見。展臺工作人員不再需要向觀眾科普5G高速率、低時延、廣連接的特性,而是直奔具體應用場景、現成案例、技術細節。
作為“新基建”重點之一,5G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超過業界原有預期。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5G基站已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市、95%以上的縣區以及35%的鄉鎮。國內共有463款5G終端獲得進網許可,今年前七個月5G手機累計出貨量1.5億部,價格最低至千元以下。這是我國大力推進5G共融共生的底氣所在。
5G有20%的應用場景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80%的場景是物與物之間的通信。本屆大會同步舉辦的5G應用設計揭榜賽,也主要集中在工業互聯網等應用上。
組委會從175個征集項目中挑選出13個進入決賽,既有5G賦能港口新一代自動化生產、基于5G的多元融合高精度定位系統等技術應用,又有“科技冬奧”智能車聯網關鍵技術研究及業務示范、山西省潞安化工集團新元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京東物流5G全連接智能倉等具體項目,還包括北京積水潭醫院基于5G定制網的遠程手術多場景應用試點等4個智慧醫療項目。
中國電信與三一重工合作的5G全連接工廠,是組委會發布的十大應用案例之一。中國電信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三一南口產業園區部署了5G虛擬專網,實現5G數據采集、5G機器視覺等8大類30幾個細分場景應用,接入了230多個工業設備,今年年底目標上線500個5G終端。
“工廠的機床、焊接、切割機等大量設備都是鋼結構,對信號屏蔽影響很大,通過WiFi連接極不穩定,但使用5G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工作人員說,用5G替換光纖接入實現了“剪辮子”,可以對園區人員、物料、設備的管理實時監控和實時識別、實時報警。此外,5G邊緣云網又能大幅減少機房,降低運維成本,最終實現去機房化、少人化。
5G應用的多點開花,在運營商的網絡管理上也有直接體現。記者在中國聯通5G切片及MEC(邊緣計算)運營平臺看到,僅北京一處特定區域就有17家企業在使用25個5G網絡切片業務。
中國聯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網絡切片可以按需組網,即運營商在統一的基礎設施上切出多個虛擬端到端網絡,每個切片從無線接入網到承載網再到核心網在邏輯上隔離,適配不同種類的業務應用。以往需要重新布設光纖專線的重要應用,如今在5G運營平臺上可以直接配置,包括自助下單切片、全流程跟蹤控制等。
從造產品到定標準,加強技術儲備成業界共識
在2021世界5G大會現場,5G確定性網絡產業聯盟下的5G VoNR+(新話音)工作組正式成立。作為全球首個5G新話音產業合作陣地,該工作組由中國移動牽頭華為等10多家單位組成,致力于推進VoNR+標準技術及產業生態發展。
一直以來,運營商話音業務都是用戶最可靠的通話選擇。5G和AR、VR等技術的結合,演進出可視化菜單、多媒體來顯、遠程協作等交互式通話業務,為方興未艾的5G市場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