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貨幣試點加速,中國有可能成為第一個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國家。此話題已成為近期大眾關注的焦點。
近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在“打造區塊鏈新引擎助力產業新升級論壇暨《讀懂區塊鏈》新書發布會”上表示,數字金融技術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區塊鏈技術,目前我們對區塊鏈的認識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既不能神化,也不要泛化區塊鏈技術。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陳純就這個問題作了講解,并談了意見和建議。受這一消息刺激,A股、美股中的區塊鏈概念股全線沸騰。
回顧過去一年,區塊鏈技術取得了哪些長足的發展?如何看待多省市發布區塊鏈發展行動規劃?10月24日,時代財經專訪了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省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蔡亮教授。
蔡亮先后參與了 IEEE、中央網信辦、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家權威機構的信息化標準制定,他領導的區塊鏈團隊立足于國產自主可控聯盟鏈底層技術平臺研發,是國內第一批通過工信部標準院與信通院區塊鏈標準測試并符合國家戰略安全規劃的區塊鏈核心技術平臺。
據蔡亮介紹,近一年來,區塊鏈技術在政務、工業互聯網、能源電力等領域均開展了應用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在全民抗擊疫情期間,區塊鏈技術發揮分布式、難篡改、可溯源的特點,可以有效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存在在物資分配不合理、不及時、不透明等問題。
目前,貴州、湖南、廣州、贛州等多省市發布區塊鏈發展行動規劃,對區塊鏈平臺和產業集群建設以及促進上萬家企業“上鏈”等方面進行了規劃。在政務方面,北京、湖南等地提出要推動政務數據開放共享,貴州提出建立政府主導的聯盟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蔡亮肯定了各地政務數據上鏈是敢于嘗試新技術的做法,云主機租用,他同時也建議地政府在探索區塊鏈政務應用時,應高度關注網絡安全隱患,超前研判區塊鏈上線之后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和隱患。
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省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蔡亮教授區塊鏈監管框架基本成型
時代財經:近一年來,區塊鏈產業也經歷過“虛火上揚”的階段,甚至涌現某些公司打著區塊鏈科技旗號進行詐騙的行為。現階段,監管成為制約中國區塊鏈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研究區塊鏈的安全監管技術、監管標準迫在眉睫。目前區塊鏈的監管技術有何突破發展?
蔡亮:目前我國區塊鏈監管框架已經基本成型,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都相繼出臺了針對區塊鏈的監管規定,站群服務器,首批監管試點的接入工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相關國家標準也已經立項。
可以預見,未來涵蓋內容監管、行業監管、金融監管的區塊鏈協同監管體系將逐步構建,確保我國區塊鏈應用和產業的的健康有序發展。
時代財經:是否存在瓶頸,如何突破?
蔡亮:目前區塊鏈監管技術方面,難點在于平衡好監管需求與區塊鏈共識效率和用戶隱私保護等問題。
這一方面需要加快區塊鏈監管技術研究,出臺相關監管技術標準,另一方面建議相關企事業單位在規劃區塊鏈產業應用的時候,提前了解相關監管政策,主動對接監管部門,積極開展自律監管。
時代財經:陳純院士曾判斷,區塊鏈要大規模賦能產業要突破四項核心技術,包括高性能、安全隱私、高可用性以及高可擴展性關鍵技術。請問這一年來區塊鏈技術取得了哪些發展,為產業賦能提速?
蔡亮:在高性能、安全隱私方面,區塊鏈軟硬協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區塊鏈一體機,通過深度硬件適配與改造,發揮硬件極致計算與安全能力,在全球范圍內起到引領作用。
在高可用方面,主要側重區塊鏈治理與運維,通常采用區塊鏈即服務平臺,其中自動化運維和分布式治理是行業研究重點。
在可擴展性方面,鏈上鏈下數據協同是研究熱點,特別是安全多方計算與區塊鏈的結合,已在數據共享領域引起廣泛關注與使用。跨鏈互操作技術日趨成熟和標準化,目前跨鏈規模可支撐千級別區塊鏈接入,跨鏈交易驗證速度可達每秒上萬筆級別。
近一年來,區塊鏈技術在政務、工業互聯網、能源等領域也開始了大膽嘗試,這些新興領域的區塊鏈應用對區塊鏈的軟硬件一體化技術、海量設備接入與管理以及高效率、高質量和智能化的智能合約與應用開發技術等都提出了不少挑戰。
避免“快餐式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