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河北省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谷發布河北交通運輸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有關工作情況。廳科技處處長趙朋、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玉龍、省高速公路延崇管理中心主任于建游分別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國新聞社記者趙丹媚:我省在組織實施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過程中如何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發展?
趙朋:我省在組織實施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過程中,將重點從以下方面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
一是強化技術供給支撐。依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圍繞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開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智慧公路方面,推進車路協同等設施建設,豐富車路協同應用場景,建設監測、調度、管控、應急、服務一體的智慧公路云控平臺,建設融智能停車、能源補給、救援維護于一體的智慧服務區;智慧港口方面,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利用區塊鏈、RFID電子標簽技術,建設一體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港口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在大宗貨物和危險貨物等重點作業區域部署感知設備、傳輸網絡,加快港站智能調度、設備遠程操控、智能安防預警和港區自動駕駛等綜合應用。
二是強化試點示范支撐。加快推進延崇、京雄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與智能公路試點項目,directadmin授權,唐山港、秦皇島港交通運輸部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和雄安新區智能出行城市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建設,以典型先進區域為載體,以未來重大場景為牽引,推動自動駕駛、智能出行等先導應用示范,打造一批具有河北特色、行業領先的智慧交通示范工程,為全省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樣板。
三是強化標準規范支撐。健全技術創新、專利保護與標準化互動機制,推動將交通運輸新基建先進技術成果及時轉化為標準規范。持續推進京津冀區域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智慧公路和雄安新區智能交通標準體系編制工作,力爭將有關地方標準納入國家行業標準系列。
河北日報記者曹智:智慧港口建設在推進港口發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請問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在智慧港口建設方面是如何定位的,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玉龍:近年來,我省港口實現跨越式發展,港口設計通過能力和吞吐量雙雙突破12億噸,2020年全省港口完成吞吐量12.04億噸,居全國沿海港口第四位。多年來,我省港口堅持科技興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港航領域的應用,完成了秦皇島港和唐山港兩個國家級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設,秦皇島港打造大宗貨物智慧物流示范港,唐山港打造危險貨物智能監管示范港、集裝箱港車協同示范港,黃驊港打造無人化智能碼頭示范港,實現港口生產作業自動化、業務辦理電子化、作業監管信息化、用戶服務便捷化。“十三五”期間全省港口在信息化建設、科技創新方面累計投入15億元以上,“十四五”期間預計在信息化建設、科技創新方面投入20億元以上。
秦皇島港:建成了京津冀協同下的“一鍵通”大宗干散貨智慧物流示范工程,完成大宗散貨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大宗散貨智能碼頭和大宗散貨港口大數據客戶服務三大平臺,實現客戶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創新了港口物流服務模式,示范應用效果良好。還建成秦皇島煤炭網,經國家發改委授權,每日發布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該指數已成為我國煤炭市場行情的晴雨表。在生產應用中建成云計算數據中心,完成了無人機盤垛、無人機測量水尺研究,開展北斗技術研究應用并入選交通運輸部示范項目。
唐山港:完成了港口企業危險貨物智能化安全管理示范工程,建成港口危險貨物可視化管理和面向集裝箱的危險貨物實時監控兩大平臺,深化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兩大應用,構建了人員、設備、設施、貨物等全方位全過程狀態可控、風險可防的安全生產環境,項目可復制和移植到省內同類碼頭使用。還開展集裝箱自動化碼頭建設,搭建了5G基站,開展電動無人集卡研究,實現4臺集裝箱集卡車輛自動集卡。同時,大部分煤炭碼頭都開展了堆取料機無人化改造,實現堆場作業遠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