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辦公、協同生產、直播帶貨……數字化的觸角正加速向產業端、生產端等維度延伸,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正在按下“快進鍵”。數據中心作為支撐數字化轉型之路的基礎,也正乘新基建之風,破時代之浪,迎來發展新機遇。
嘉賓研討
站在時代的風口,機遇與挑戰并存,洞悉趨勢方能引領變革。今天,華為數字能源產品線數據中心能源領域總裁費珍福發布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并攜手行業專家、權威大咖、媒體朋友、生態合作伙伴,免備案主機,共同探討數據中心能源發展趨勢與機遇,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貢獻智慧。
趨勢一:零碳DC
“碳中和”成當今世界最為緊迫的使命,將帶來深刻的變革,建設綠色低碳數據中心成為必然方向。風能、太陽能等綠電將更普遍地應用于數據中心,在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是大勢所趨,在大型數據中心園區,熱回收作為一種新型節能方案,已經開始落地。中國新建數據中心PUE將邁向1.0x時代,“零碳”DC將出現。
作為全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青海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區采用華為智能微模塊解決方案,與傳統數據中心相比,能效提升30%以上,年節省用電1000萬kW·h,每年減排5955噸二氧化碳。
趨勢二:高密化
未來5年,IT設備持續向高算力、高功率密度演進,CPU和服務器功率持續提升,同時,伴隨AI應用的需求增長,AI算力比重進一步提升。為平衡效率和成本,數據中心必將向高密化發展。預計到2025年,多樣化算力協同將成主流,主流云數據中心將形成15~30kW/柜混合部署形態。
為羅馬尼亞網絡服務商INVITE SYSTEM SRL建設數據中心,華為采用智能鋰UPS超高密供電方案,UPS每個模塊功率密度達50kVA/3U,整體占地面積僅為1.19m2,使用鋰電池備電,節省占地70%,可支撐更多IT業務運行。
趨勢三:彈性擴容
IT設備的生命周期一般為3~5年,大體上其功率密度每5年翻一倍,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生命周期為10~15年。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需支持架構彈性、分期投資,以生命周期最優的CAPEX滿足2~3代IT設備的功率演進。同時,由于承載的IT業務不同,數據中心須具備彈性能力,匹配不同功率密度的IT設備混合部署,實現按需擴容,節省空間。
華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以“一層一DC”的全新架構重塑數據中心,結合了預制建筑技術與模塊化數據中心技術,將溫控、消防、供配電、管理等子系統預集成在模塊內,支持功率密度彈性升級及垂直擴容, 分期靈活部署。
趨勢四:快速部署
互聯網業務呈現短時間內快速爆發的特征,受疫情影響,業務側數據和流量需求激增,快速部署成為剛需。此外,數據中心由支撐系統轉為生產系統,需匹配“云”的應用需求,更快上線意味著更快收益。未來,數據中心TTM將從典型水平9-12個月降低至6個月,甚至3個月。
華為東莞云數據中心采用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二期規模為8MW,以6個月1000個機柜的超級速度完成交付。
趨勢五:架構極簡
應對傳統數據中心建設緩慢和初期投資成本大的弊端,系統級和數據中心級架構極簡將成為主流。數據中心供電/制冷架構將從傳統架構向一體化鏈路級融合產品演進。在預制化、全模塊化設計下,數據中心具備快速部署、彈性擴容、運維簡單、高效節能等優勢。
華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采用樂高積木搭建方式,一座5層1000柜的數據中心,地面主體建筑從無到有只需7天,整體端到端交付只需6個月,比傳統鋼混樓宇數據中心交付時間減少了50%以上。
趨勢六:全面鋰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