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一期)項目建設招標公告發布,預算242521200.00元。按照《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臺總體要求,統籌考慮現有基礎,搭建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一體化數據信息環境,建立以“數網”“數紐”“數鏈”“數腦”“數盾”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一體化平臺,支撐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示范應用。一期“數網”工程的IaaS資源由深圳市政務云項目(二期)提供,本項目主要涵蓋“數紐”“數鏈”“數腦”“數盾”等部分,建設需求如下:
1、建立灣區算力服務調度樞紐(灣區“數紐”一期):建設灣區核心主節點云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提供包括基礎設施服務、數據服務、業務支撐服務在內的全棧云服務。構建灣區一體化云合規認證平臺,確保接入的云平臺性能穩定、可靠、安全。
2、實現灣區數據資源綜合治理(灣區“數鏈”一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組織關聯平臺,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流通平臺對接實驗,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化支撐平臺和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供應鏈通用支撐平臺,實現灣區數據資源高效綜合治理。
3、打造灣區數據決策支持大腦(灣區“數腦”一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運營、管理、展示一體的運營系統,實現數據中心運行態勢全局掌握、運營管理有序高效;打造重點領域專項應用展示系統,為產業升級、產業扶持政策優化調整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打造智慧決策平臺,實現灣區“戰略-政策-企業-自然人”宏中微觀一體化動態分析。
4、保障灣區數據安全監管防護(灣區“數盾”一期):建立完善數據治理和安全監管平臺,采用“建管分離”、“管運分離”的創新治理模式,助力實現數據資源橫向集成、縱向貫通、全局共享的共建共治模式。
5、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綜合展示大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綜合展示大廳,實現更有效的日常業務推進信息的成果展示、提高工作效率、對異常事件能夠實時監控調取,現場處置情況實時反饋,視頻會商決策等展示與管理功能。
經過本項目的實施建設,將全面完成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深圳主節點主體建設、粵港澳三地數據中心和較大規模的社會化數據中心互聯互通機制得到初步驗證、灣區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平臺化對接機制初步完善、政企一體化數據資源體系基本成型、數據要素化初步見效、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綜合展示大廳建成并運行。本項目基本滿足灣區國家安全、決策支持、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市場監管需求,將有效賦能灣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技術要求
采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可信計算等新技術,建成“數紐”、“數鏈”、“數盾”和“數腦”四大工程、綜合展示大廳、運維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預計未來支撐PB級以上的數據存儲處理計算。提供的產品要符合(或改造后符合)國家信息安全有關政策要求。
“數紐”提供核心主節點云平臺與一體化云合規認證支撐,為大數據中心提供底層基礎支撐環境,為接入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體系的云平臺進行全面的測試和評估,確保接入的云平臺性能穩定、可靠、安全,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的數據跨域請求、全域融合、綜合應用等能力的形成提供支持保障。
“數鏈”提供數據支撐與服務能力,提供數據供應鏈通用支撐服務、數據組織關聯服務、數據要素流通服務及數據要素化支撐服務。實現基于動態本體、屬性關聯的方法論,一體化推進數據采集、匯聚、組織管理體系建設,筑牢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資源基礎,完善數據治理體系。面向市場需求,實現基礎信息登記、權利主體識別和權利內容分類等功能,面向數據組織關聯、數據要素流通、數據要素化支撐平臺建設中的數據清洗及綜合治理、數據質量評估、“數據不見面、算法見面”模式下的通用功能,提供共性技術支撐。
“數盾”提供安全防護保障能力,為“數紐”、“數鏈”、“數腦”等提供認證、脫敏、加密、代理及可信接入等安全保障服務。
“數腦”提供決策分析服務,在灣區“數紐”“數鏈”“數盾”一期示范項目成果進行綜合性集中可視化展示基礎上,實現灣區“戰略-政策-企業-自然人”宏中微觀一體化動態分析,加快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展示、科學決策、協同治理新格局。
綜合展示大廳:綜合展示大廳面向粵港澳三地大數據匯聚、管理與應用的需求,打造一個集約、高效的展示環境。
運維體系:明確軟硬件產品的運維技術和指標要求。
標準規范體系:設計數據標準規范、技術標準、管理規范。
廣東省加碼數據中心布局
今年7月14日,工信部發布《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通知。在重點任務方面,歐洲服務器租用,《行動計劃》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樞紐節點,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國家樞紐節點適當加快新型數據中心集群建設進度,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滿足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
作為新基建排頭兵的廣東正抓緊加碼數據中心的布局。據悉,廣東省數據中心主要承載金融證券、網絡游戲、云計算、視頻播放、數據托管、災備等業務。
2019年7月,廣東省政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選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特定區域,攜手港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大數據硅谷和國際數據經濟創新中心。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意見》指出,綜合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
2020年2月,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美國服務器租用,提出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
2020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要打造數據要素流通順暢的數字大灣區,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促進數據資源在大灣區充分匯聚、順暢流動和深度應用。支持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和運營大數據交換中心、離岸數據中心。
2021年7月,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統籌全省能源網和算力網建設布局,推動數據中心整合改造提升,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有序流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并稱為“世界四大灣區”,其GDP約占全國的12%。這樣的體量在四大灣區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排名第一的東京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包含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到7000萬,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在這樣的機遇面前,諸多與云計算、大數據相關的企業也紛紛落地大灣區。素有有“五朵金云”之稱的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平安云,其中有三朵在深圳。華為全面布局機器視覺,騰訊和平安則積極在此地布局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百度云加速買一送一,租用或托管服務器可咨詢夢飛云idc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