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以及產業轉型升級浪潮,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的“快或慢”,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未來的數字化產業服務競爭力。當前,國家政策為人工智能產業持續加碼,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國內聚焦人工智能賽道的創新型、技術性企業,在堅持多種自主創新的路徑之上,應避免各自為戰和互相傾軋,從人工智能產業未來發展的大局出發,形成統一的合力協同發展,力爭突破前沿技術,形成人工智能領域核心競爭力,將人工智能產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化應用,為我國的數字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在發展數字經濟的帶動下,全國各省市爭相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掀起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熱潮,已有多個項目相繼落地投運。但是,現已投運或正在開建、規劃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如何才能真正發揮算力價值助力產業數字化、企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呢?
激活算力資源,西安人工智能中心為產業數字化提供“加速度”
對于各地政府而言,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一項著眼未來的投資,看重的是由算力加持帶來的科技創新力、產業數字化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當地經濟增長。這一點,從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上線,對于當地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作用就足以說明。
致力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的西安市,近年來將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實現快速發展的路徑之一。9月9日,西安市“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一期順利完成調試上線運營,項目一期滿負荷運營后可提供300P AI算力,成為西北首個大規模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西安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上線后,將基于強大的AI算力底座,應用于智能駕駛、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礦山等多種應用場景,促進當地經濟產業發展融合,對于強化西安市人工智能的產業集群、推動陜西的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方面起到積極作用。通過該中心的算力服務和AI創新,與當地優勢產業結合,可支撐西安做強6大制造業支柱產業、做大5大新興產業、做優6大生產性服務業、做精文化旅游產業的“6+5+6+1”現代產業體系,使得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價值,成為西安促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打造硬科技發展新高地的愿景的底氣所在。
科研創新新動能,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孵化多項創新技術成果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成投運以后,可以給所在省市當地高校、科研院所、各類企業提供算力資源,大幅度降低各類組織機構和企業的算力成本,解決影響科技創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存在算力瓶頸問題,充分發揮和挖掘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價值。
有著“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早在2020年正式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率先啟動建設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并在2021年5月31日建成投運了一期建設規模為100P FLOPS AI算力的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依托該算力基礎設施,武漢以澎湃算力賦能科研創新與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當地行業智能化。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自投運以來就實現滿負荷運行,當前該中心已經為40家企業、4家高校與科研院所提供算力和產業服務。據了解,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強大算力,幫助武漢大學進行遙感領域人工智能研究,打造全球首個遙感影像專用框架(LuojiaNet),實現了遙感整圖分析和數據集極簡讀取處理的重大突破;同時助力中科院打造了全球首個三模態預訓練大模型“紫東太初”,進一步完善了以圖生音、以音生圖的技術和表現,實現了圖文音語義的統一表達。此外,在智能制造領域,AI技術助力長江計算裝配車間實現了提質增效的智能蛻變,檢測準確率提高10%,約2小時即可完成產線算法更換與迭代,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在智慧零售方面,微晟科技通過引入AI技術,上線智能AI防損系統提升了零售效率。
武漢、西安等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投運和上線,是AI資源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的優秀范例,成為輔助當地產業升級、科研創新及企業智能應用落地的強大支撐。
訓練算力、輔助運營、短周期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應以“可用”為考量
從西安、武漢投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所展現出來的算力價值優勢,給正在規劃籌備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省市帶來一些借鑒和思考:建設人工智能中心應符合當地產業發展、提供強勁穩定的算力服務、短周期建設快速滿足算力需求,全面發揮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揮的價值,可用、實用、好用才是關鍵。
首先,訓練算力是AI創造力的發動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的算力所擅長的是訓練和推理等智能計算,需要具備強大的浮點計算能力和高寬帶內存,可針對不同的訓練場景和應用推理,通過訓練和推理形成完整的AI應用開發流程和場景應用。可以說,建設真正能夠服務于產業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才是目的所在。通過訓練、持續迭代優化的高質量的AI模型,才能提供企業智能化轉型所需要的AI模型。如果廠商沒有普適類的AI訓練芯片,僅僅以推理芯片來建設的話,難以保障平臺產出算法模型的效率,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也就成了擺設。
其次,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要既管“生”,又管“養”。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一般由各地政府牽頭,技術支持單位參建。在建成之后,技術支持單位還擔負著與當地政府、運營主體共同保障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常運營的責任。在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投運以后,技術支持公司不僅派駐大量工程師入駐,同時組建了輔助運營團隊,采用“扶上馬、送一程”的策略,輔助運營公司開展計算中心算力運營,面向當地企業提供產品、客戶、渠道等支持服務,并向當地企業提供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應用孵化、產業發展等服務,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共同構建區域生態能力。
最后,短周期建設,讓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更快的跑起來,用起來。建設周期越短,投產周期越早,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就能更及時的發揮作用,滿足當地產業所需。以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例,從進場施工到正式運營僅5個月,使武漢成為全國第一個正式建成并投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城市。該中心之所以能夠極速建成投運的原因,是因為中心機房建設采用了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該方案最大的特點是通過預制模塊化方式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周期是傳統樓宇方式機房建設的二分之一,5-7個月就可以完成建設。同時具備AAA級綠色裝配式建筑要求,更加節能省電。
聯合創新、自主可控,構建人工智能產業全棧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技術將會深刻改變社會經濟各個方面,加快包括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內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才能夠讓我國有機會和全球領先區域同線起跑,搶占人工智能戰略領域的制高點。著眼于未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發展,應該從聯合協同創新、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的高度來推進。
加強聯合創新、避免對中國創新企業的阻擊和扼殺。當前世界范圍內科學研究范式的深刻變革和學科交叉融合導致科技創新難度持續上升、復雜度不斷加大。憑借單個企業的力量,難以解決產業鏈上的所有問題及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為此,人工智能產業的市場參與者應積極響應國家共建創新聯合的倡議,共同推進落實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構建以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發揮各自創新優勢,形成合力進行技術應用的聯合攻關。
人工智能技術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量,要瞄準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進行新興產業鏈布局。在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時,需要吸取教訓提高警惕,避免重蹈通用計算和半導體產業中的覆轍,防止國外企業或產品在缺少投入研發、產業孵化、生態建設等情況下,通過周期性價格策略對中國創新企業的阻擊和扼殺。
構建自主創新體系,人工智能產業更需要全棧解決方案。近年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受到外界的制約和打壓,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發展自主核心科技產業的重要性,也給各個行業發展敲響了警鐘。十四五規劃將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列為“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其目的就是要推動決定未來數字經濟發展和工業轉型升級所需的核心基礎技術自主化。所以,在人工智能領域,從產業發展之初就需要建立統一的異構計算架構、AI框架、應用計算架構,乃至未來算力統一調度和運維的標準,只有產業鏈各企業形成統一的基礎軟件和應用生態,構建一套自主創新的體系,才能加速中國形成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當前國內多家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技術型企業,始終堅持走自主研發之路,在人工智能領域可提供自主可控、安全易用的AI芯片和AI開發框架的能力,圍繞構建自主可控的AI產業進行著積極布局。如業界領先的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基于自主可控的AI框架之上,且原生支持大模型訓練,并支持端、邊、云全場景協同,具備安全可信、高效執行、一次開發多次部署的能力。
,國內服務器,directadmin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