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96.5%,穩定保持全省各市州增比進位首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2.81件,在中國西部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
翻開2018年貴陽市政府工作報告,全市科技部門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彰顯出這座城市科技創新活力與能力。
“2018年貴陽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成效,得益于貴陽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給科技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推動科技創新提速發展,全市科技創新生態日益優化、城市年輕活力日益凸顯。”5月15日,貴陽市科學技術局局長付濤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
過去的2018年,全市科技部門緊扣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主題,緊盯全年目標任務,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開放合作,積極探索和建立適應本地科技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打造出一個良好科技創新生態環境。
突出重點領域,改善科技有效供給。實施“貴陽市國產數據庫研發及應用試點計劃”“助力型外骨骼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等大數據科技重大專項,云主機租用,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提升服務效能,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對2017年有R&D經費投入的20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重點服務業企業進行后補助。
狠抓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兌現2017年新認定的149家高新技術企業后補助資金2980萬元,375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獲省科技廳補助1.05億元。
……
近年來,貴陽市多措并舉,不斷優化貴陽的科技創新環境,提升貴陽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因如此,國內外知名大數據科技企業、大數據創新平臺紛紛落地貴陽集聚發展。”付濤說。據統計,2018年貴陽市獲得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417家,同比增長94%,創歷史最大漲幅。目前,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達743家。
但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該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助推貴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付濤看來,關鍵在于聚焦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以科技手段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圍繞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支持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聯網和區塊鏈等大數據新興領域技術攻關和應用研發,重點支持數博大道沿線科技項目;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生態領域科技創新,針對我市污染防治突出環境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圍繞民生保障,推進民生領域科技創新。推動與市域內醫院、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大健康科技合作,大力開展藥品研發,做大做強中藥民族藥品牌。
除聚焦貴陽各領域發展,服務于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外,全市科技部門還借力借助各種科技成果展會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例如一年一度舉行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
付濤表示,數博會為進一步提升專業性及國際影響力,傾力打造了全新專業高端品牌——“數博發布”,將推出“領先科技成果”“行業指數”“技術前沿”等一系列成果發布活動。我們將重點圍繞這些前沿科技成果,以成果轉化落地為抓手,形成具有貴陽特色的科技創新格局,美國站群服務器,提升科技創新實力、擴大科技創新影響力、促進科技創新全面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不斷創新,也是貴陽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原動力。
2019年,全市將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R&D 投入強度達2.0%,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培育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10個,新增入孵企業(創業團隊)100個。
創新驅動,科技擔當。“下一步全市科技部門將緊扣高水平對外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融合發展、構建創新生態環境,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付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