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新址一年后,Google準備在北京搞點新事情。
其實最近幾個月,筆者已經從不同渠道(包括Google內部一位人工智能明星科學家)聽說了這個消息:Google將在北京組件一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團隊,完全從無到有。
這會是怎樣的一個團隊?
Google的新想法
官方信息顯示,Google正在為北京團隊招募四大機器學習相關的崗位,九江服務器 東莞服務器,包括:
機器學習研究員
機器學習技術主管
云端機器學習產品經理
機器學習軟件工程師
盡管Google沒有標明上述崗位的招募數量,但仍然有大量的信息泄露出來。例如,這不僅是一個工程團隊,還兼具技術研發的任務。
涉及的AI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視頻處理與理解、圖像處理、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文本理解、分類、模式識別、推薦系統、定位系統,以及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優化的算法基礎、人機交互,數據挖掘,AI+醫療保健,計算基因組學等。
關注的行業包括:商業和零售、媒體和娛樂、醫療保健、金融、交通等。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招聘的四個崗位中,有兩個明確與云端機器學習有關,足見Google對云端機器學習業務的重視。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Google是否要把云端服務,正式引入中國運營?
由于國內對于公有云落地監管的緣故,如果想要推進這個計劃,Google可能還需要一個中國伙伴。
關于上述種種,筆者并沒有從Google官方獲得回應。
TensorFlow在中國
當然,Google在北京圍繞AI的舉措,不止組建團隊而已。在此之前,TensorFlow作為Google面向AI時代的開發者平臺,內部對其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非常重視。
4月在烏鎮,Google大腦團隊負責人Jeff Dean就告訴筆者,希望通過TensorFlow,讓每一家公司都擁有機器學習方面的能力,而不必非得高薪聘請一位機器學習方面的專家。
在Google內部,Google大腦和Google云正在通力合作,希望把TensorFlow打造成為一個輻射全球的機器學習的算法模塊和自動化學習系統,可以覆蓋到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公司,讓它們也能參與到AI變革中。
中國市場當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塊。同樣還是4月的烏鎮,TensorFlow的負責人Rajat Monga告訴量子位,中國地區的TensorFlow用戶增長情況喜人,已經超過14萬的下載,是全世界最活躍使用的地區之一。
更令Jeff Dean感動的是,中國開發者還主動義務幫助TensorFlow實現漢化,Google內部對此非常感激,并希望能夠通過官方力量做更多事情。
就在8月31日,Google中國開發者官方網站發布信息稱:中國開發者可以更加便利地使用TensorFlow,在中國的開發者網站上提供數百份實用資源,所有對TensorFlow感興趣的開發者、研究人員或公司都可以在tensorflow.google.cn上獲取使用指南,在知識庫中搜索現有的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或是構建模型的方法。
這可能也是“Google中國機器學習中心”建立后將要承擔起的作用。自去年12月8日Google中國開發者平臺上線后,外界就期望可以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多,特別是AI風起云涌的當下。
此外,對于Google來說,把TensorFlow更順暢地帶給中國開發者,不僅是使命所然,也肯定不乏商業前景。
一方面,TensorFlow背后的“支持者”Google Cloud Platform,自然而然能夠進行中國市場的開拓,即便多年前有過一些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涉及2B業務相關的事宜,并不是沒有發展空間。縱向上看,這幾年來Google大中華區面向企業端的廣告營收做得不錯;而橫向上比較,亞馬遜的AWS中國業務,也讓Google有參照可循。
另一方面,TensorFlow也是Google在下一個時代繼續保持優勢的平臺之一,它顯然是至關重要的,而且TensorFlow展現出的擴展性、多平臺性,顯然比Android遠遠大得多。
TensorFlow現在也有一些中國大客戶,比如京東、小米都是TensorFlow的應用企業,也有一些創業項目在通過TensorFlow享受Google開源的機器學習資源。比如一家叫CastBox的播客應用,就利用TensorFlow對他們的用戶偏好進行分析,并向聽眾提供個性化的推薦。
AI人才搶奪
最后,Google在中國設立機器學習團隊,主觀上不知道,但客觀上肯定能搶奪到不少優秀的AI人才。
之前Google在國內也不是完全沒有研發相關的團隊,但7年以來,大中華區在Google整體研發中的地位并沒有被重視。
據筆者所知,Google在中國保留了類似字體、輸入法、emoji等相關的產品研發和設計團隊,但最核心的研發任務,更多位于山景城。我們聽到的更多重要進展,自然也來自這個Google總部所在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不是每一個中國工程師都愿意遠赴山景城,即便放在面前的是一份Google總部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