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外交活動,近幾年被討論最多的概念,大概就要屬“數字外交”。
早在201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邀請多位社交科技巨頭共進晚餐,一下子把社交媒體在外交事務中的戰略價值帶到了公眾面前。
若干年過去了,數字外交的風潮似乎有增無減。
狹義的數字外交即我們很熟悉的“社交媒體”外交,從川普的推特到各國領導人開設的微博,都在此列;而廣義的數字外交是指在外交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使用數字技術作為加持,以此來提升外交效率,優化外交成果。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化的崛起,AI帶來的技術迭代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數字外交的視野中,成為外交舞臺上的新技術命題。
在今天看來,升級版的數字外交,或者可以直接稱作AI外交的新外交動向,正在國際局勢前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外事活動到社交媒體外交,都已經可以見到AI的身影。甚至在一些政府外交論壇中,已經有學者提出“由于AI技術帶來的實時決策性和輿論透視能力”,今天的外交官必須把AI視作一門必修課。
當然,AI技術在社交媒體上的泛濫,也給外交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
正在全面加持外事活動的AI大腦
就像各行各業一樣,AI對外交的改變也是多維度、全滲透式的。
比如在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外事活動里,今天已經可以在各個細節上看到AI工作的身影。
總體而言,外事訪問流程一類的活動涉及的事項繁雜,安保規劃、路線安排、日期擬定等每一步都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精細地籌劃安排。其中很多部分會耗費大量人力,并且往往還會留下需要靠個人經驗主觀判斷的部分。如果把外事活動看作一個復雜的城市時空關系的話,那么AI在其中的作用也就躍然而出。
首先是在安防領域,由機器視覺提供的識別、驗證和場景模擬技術正在成為外事活動這一類國家活動的基礎支撐。
通過引入AI主動安防識別體系,外事活動的外圍安防可以更加有序和富于機動性。而AI另外一個在安防上比較重要的能力,是基于城市數據模擬和規劃安保線路、安保力量。在接下來的東京奧運會上,日本警方已經確定將AI預測活動安保方案納入安保體系。
另外一個AI能幫上忙的地方,在于外事活動往往是復雜的城市空間移動,可能涉及封鎖道路和相關區域等措施。但在繁忙的大都市,封鎖路段的選擇和時間安排都很有學問。需要考慮城市生產生活、車流人流、天氣原因等復雜情況,加上外事活動路線本身帶有的國家形象展示性質,讓整個過程的涉及因素非常復雜,顯然僅僅憑借主觀判斷不太靠譜。結合AI城市大腦一類的技術,外事活動的形成和道路規劃或許能夠得到新的解決方案。在復雜的城市中取得最優解,也不失為向到訪外賓展示技術成果的機會。
此外,在會議等場合,AI同樣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AI同聲傳譯,已經可以在不借助人力翻譯的情況下實現了實時的機器翻譯,并且有著極高的準確率。在前不久的博鰲論壇上我們已經見到了AI翻譯的身影,接下來AI翻譯成為外交活動中的常態,應該是個大概率事件。
數字外交已成定局,下一幕AI外交呼之欲出
真正引起外交界與相關學術界重視的,還是在數字外交空間里施加AI能力,優化外交效率的可能性。
在傳統外交活動中,外交信息的獲取是通過大使館完成。但現在數字媒體已經成為了外交信息的主要來源,而政府、國際組織通過社交媒體發聲也已經成為了常態。但是在越來越多的用戶、信息和事件線索面前,人力往往不能負荷。那么,就到AI登場的時候了。
在媒介化公共外交事務中,基于機器學習技術搜羅和理解海量社交媒體信息,并給出智能優化過后的傳播策略、傳播節點部署,甚至外交品牌建議。總體而言,AI在社交媒體中的工具屬性正在從三個層面改變數字外交事務。
1、 AI能夠讀取人力無法閱讀的海量社交媒體信息。隨著社交媒體數據存量越來越大,數字外交中面臨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在信息達到一定飽和程度后,顯然依靠人力是無法完全讀取和理解全部信息的。這個時候,就需要AI來抽取、分揀和理解社交媒體信息,幫助外交官獲取在外交事務中最重要的信息節點。目前類似的技術工具正在不斷增加,比如著名的工作協作軟件Slack,就推出了可以理解社交媒體內容、預測社交媒體方向的Slack Bots。這款社交助手可以理解用戶的好惡,給出針對性的社交媒體策略。類似AI能力與外交官今天的需求不謀而合,尤其在外交事件面前,如何準確理解輿論、讀懂傳播節點,是社交媒體外交中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