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民眾上下同心,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地各企業積極加強大數據等科技技術在疫情聯防聯控、精準施策過程中的應用。
不久前,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主持召開了疫情防控大數據專家會商會,研究部署大數據支撐服務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他表示,運用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疫情態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精準施策,十分重要。
目前,小到社區,大到部委相關部門,都將大數據技術作為不可或缺的防疫工具,在即將復工的地方和企業,也開始了啟用大數據。
如果說,醫院是疫情的主戰場,那么大數據就是戰“疫”斗爭的“隔離墻”。
“緊急擴散!急尋557個車次航班同行乘客”,“鄭州首位的哥確診急尋近期乘客,車號豫ATV968”,“銀川西夏區急尋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
打開朋友圈、微博、頭條、搜索引擎,各種急尋患者同行人的信息在持續發布。面對超過10億人次流動規模的春運,如何從浩如煙海的客流大數據中,篩查出疫情接觸乘客,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重中之重。
疫情發生后,12306快速啟動應急機制,利用實名制售票大數據優勢,及時配合地方政府及各級防控機構提供確診病人車上密切接觸者信息。12306還專門成立疫情技術保障團隊,開展大數據分析、客票功能調整、系統監控保障等多項工作。
航旅縱橫快速響應民航局的政策要求,精準推送免費退票信息,實時覆蓋武漢每日進出港航班約700架次及進出港旅客約8萬人,并緊急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同航班自動通知系統”,于1月30日正式上線。這一系統通過自動化方式獲取疫情航班信息,第一時間向該航班的所有旅客發送疫情通知,勸導同機旅客盡快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有效減少了相關旅客二次傳播的可能性。
12.38萬人次!揭秘到達武漢的“逆行者”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監測顯示,武漢宣布暫時關閉機場、火車站等離漢通道的一周時間里,從外省(區、市)進入到武漢的人次,卻在持續攀升,共計達到了約12.38萬人次。除了在這一周進入的3700多名醫療隊員,剩下的97%都是誰?他們來做什么?
根據大數據測算的結果,繪制出這樣一張人員流動地圖(不含港澳臺)
一周時間里,30個省(區、市)都有“逆行者”流入武漢。來源最多的省是廣東。按照來源比例再進一步換算,進入武漢的每100個外地人次中,大約平均有18人次來自廣東,其后分別是江蘇(10人次)、貴州(8人次)、河南(6人次)、浙江(5人次)。
關聯分析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擁有較多的醫療物資生產資源。這意味著來自這些省份的人員主要在運送醫療物資馳援武漢,而長春、哈爾濱、天津三個平時到武漢人數較少的城市突然出現在了排名里,則是當地大量的醫療隊抵達武漢……
通過互聯網數據抓取,對近1000萬條網絡數據進行了分析,這些“逆行者”的職業特征依次是醫護、專家、物流司機、解放軍和建筑工人。
危難面前,英雄從不問出處;“逆行者”凝聚的,是愛心,更是信心!
運營商成為大數據骨干支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央企業積極探索大數據在疫情聯防聯控、精準施策過程中的應用,初見成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企業調研時表示,要利用大數據、云服務等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中國聯通組建覆蓋全集團的百余人大數據聯合團隊,快速形成大數據應用解決方案并向全國統一部署,全國各省級分公司協同響應,積極向本地衛健和疾控等部門進行匯報。同期,聯合團隊以最快速度與國家有關部門取得聯系、提供數據支撐。截至發稿時,中國聯通以加密形式發送數據和分析報告1783份,交付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1個,上線“疫情風險預報平臺”,開發針對疫情防控的數據模型13個。
中國移動依托大數據平臺,強化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通過對駐留、到訪武漢、湖北客戶進行流動分析和大數據畫像,將相關數據提供給政府相關部門,為政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決策支撐。他們還結合武漢重點醫院、重點商圈、重點景區、重點校園和重要交通樞紐等區域,深化人口流動伴隨關系分析,為湖北省各級政府提供疫情分析數據,有力支撐各級政府決策和預警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