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呼應著老年人的需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將完善傳統服務保障措施,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更周全更貼心的服務。并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這是老年人數字困境問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在此之前,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說,今年政協委員們將深入研究老齡化和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問題,也希望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幫助老年人進入“智能圈”,“智能化時代,一個也不能少”。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其中,60歲以上的網民群體僅占10.3%。這意味著很多老年人還沒有“觸網”。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律師劉紅宇調研時,聽到有老人說,醫院的工作人員只讓到自助服務機上掛號,因為視力不太好,也不太會操作,老人在機器面前“鼓搗”了很久,看著前面還剩下7個號,急得滿頭大汗,“我很無助,也沒有人能幫我,等我搗騰進去了,一個號都沒有了”。
這樣的事情并非孤例。在相關媒體的報道中,甚至出現了個別極端的案例。例如,老人因沒有智能手機,無法提供健康寶,被趕下了公交車。
“所謂的‘鴻溝’考驗的是一個社會的溫度。”劉紅宇表示,在政務大廳和其他提供公共服務的場所,需要設立相關崗位,及時為老人提供幫助。“不要讓他們滿頭大汗,也不要讓他們感到尷尬,我覺得鴻溝就變得窄了。”
作為“銀發族”的一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也在為老年人發聲。
他建議,采用傳統通道和智能通道雙通道的模式,例如,“所有的出行方式一旦涉及應用手機,都應該設兩個通道,一個通道可以自愿使用手機,一個通道可用傳統的辦法。”
老年人自身加強學習的同時,家庭、社區以及社會組織也需要及時給予幫助,亞洲服務器租用,形成一個全社會幫忙的氛圍。鄭秉文說,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例如針對老年人熟悉的電視媒介,播放寓教于樂的學習內容;社區可以開展專門的培訓活動,老年大學開展智能設備學習班。另外,因為老年人學習能力較差,記憶力較弱,家中年輕人的“反哺”也很重要。
“人人應該都是志愿者。”劉紅宇認為,對老年人的幫助應該是不動聲色的。“在助老問題上,最重要的還是怎么樣維護老人的尊嚴。”
事實上,各地也已悄然了發生很大變化。劉紅宇看到,許多公園設置了人工通道或者老年人專用通道;一些網約車平臺設置了“一鍵打車”服務;很多醫院的人工服務窗口又回來了。劉紅宇說,“這就是國家的溫度。”
另外,“數字鴻溝”的問題也許可以用更新的技術來破解。鄭秉文建議,引導企業生產更多適老化的智能產品,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其需要承擔的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建議,全面普及以語音為核心,結合眼神、手勢等多模交互的人工智能助手,將其搭載到老年人常用的設備中,美國服務器租用,讓老年群體能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拓展和深化智慧養老服務,用科技讓老年人的生活更簡單、更幸福。”
目前,市場上已有一些適老化智能產品,但質量參差不齊,甚至跟不上老年人的需求。此前,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議有關部門制定智能技術適老標準的總體要求,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群策群力,共同建立專項標準體系。
智能設備往往會收集一些個人數據,這也引發了公眾對個人隱私問題的關注,特別是對于智能設備不太熟悉的老年人,該如何保護他們的隱私?
“未來,我覺得立法要跟進。”劉紅宇表示,智能化設備收集到的數據怎么用?用的邊界在哪?如何對涉及個人隱私的數據進行保護?“這些都對我們的精細化管理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