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反腐愈演愈烈。
2月24日,快手前副總裁趙丹陽,因收受賄賂“數額特別巨大”,在離職之后被逮捕,互聯網公司又一位大佬鋃鐺入獄。
據豹變不完全統計,2020年騰訊、阿里、百度、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公布的貪腐案例超過200起,是互聯網反貪行動中,案例最多的一年,不僅涉及高管,更有基層員工參與貪腐,涉及金額高的多達千萬元。
2020年,互聯網公司的反腐行動呈現以下特點:
一、哪里燒錢哪里就有貪腐
互聯網公司燒錢大戰,往往意味著有利可圖,而在業務急速拓展的過程中,有些“蛀蟲”被招進公司,貪腐便發生了。
2020年,社區團購是巨頭們重點燒錢的項目,也成了腐敗的重災區。
補貼往往是互聯網公司業務擴張的首選手段,但補給誰、是否公平摻雜了太多不可控因素。
這些年,互聯網經歷的每一個風口,都是貪腐的風暴中心。
二、自揭傷疤讓貪腐者“社死”
早期互聯網公司,把內部貪腐當做丑聞對待,發現貪腐以冷處理為主,捂不住的均是高管級別的貪腐,涉及金額巨大,被警察帶走。
2020年,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發布反腐公告,貪腐的詳情也不再遮遮掩掩。騰訊的反舞弊通報中,直接公布貪腐員工的姓名、職務,以及貪腐方式。
互聯網公司還組成了互聯網反腐聯盟,這個聯盟由京東倡議,已經有約400家聯盟成員,一個員工因為貪腐問題被開除,會被傳到黑名單,聯盟成員企業可以查閱。
“一次被查,終身不得再進入互聯網行業”。
三、反腐制度化
互聯網反腐從騰訊、阿里、百度開始,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反腐大軍。
為了最大限度防止腐敗,華為新增六大機制,小米成立三部三委,京東制定三項反腐基本原則和“三不”反腐機制。
設立反腐部門,把反腐常態化、制度化,是互聯網公司的共識。阿里最早設立廉政合規部,騰訊則是反舞弊調查組,后京東、美團、360跟上腳步,都成立了反腐部門。
PCG事業群成腐敗黑洞
PCG在騰訊是令人艷羨的部門之一。上一次PCG引起轟動的新聞是,1萬名員工每人得到一部華為MateXs折疊屏手機,市價值2萬元。
業績好、福利棒,但PCG也是騰訊貪腐的重災區。2020年,騰訊公布涉及職務侵占、收受賄賂的22起典型案件中,PCG事業部涉案達26人,占比達到63%。
PCG部門的出現,是騰訊在第三次組織架構上的重大調整,騰訊將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網絡媒體事業群(OMG)、社交網絡事業群(SNG)打散,并合并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的動漫、影業等業務線,目前的PCG涵蓋騰訊視頻、騰訊新聞、QQ、騰訊影業、微視和騰訊動漫多個應用。
組成PCG事業部的業務線都是Toc業務,這也是騰訊對外的窗口。騰訊公布的案件和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案例顯示,這些員工和高管,都是為供應商、外部公司和外部人員謀取利益,其中,視頻游戲、資訊運營、短視頻社區均有涉及,涉案人員多數為運營崗位,或有調取數據、出售道具、后臺發布的權限。
事實上,游戲是騰訊的王牌業務,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上,游戲收入增長45%至414.22億元,相當于每天吸金4.5億元。騰訊微視,是騰訊在面對一騎絕塵的抖音短視頻后加碼后的短視頻業務。
PCG承擔著騰訊變革的希望。在2020年1月的一封內部信中,PCG總裁任宇昕寫道,“騰訊是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PCG是騰訊文化戰略的核心推動者”。為了讓不同業務線的副總裁(VP)都擁有創業心態,PCG甚至設立高管合伙人制度,一起開圓桌會議,8位VP為要不要做短視頻而吵得面紅耳赤。
PCG復雜的屬性,又注定這不是一場融合的變革,這也讓曾一手締造了百億游戲帝國的任宇昕感到壓力,任宇昕的周邊人告訴媒體,“這一年他壓力很大,白頭發比之前多了很多。”
一個食堂貪腐1000萬
抖音和今日頭條之外,字節跳動還以伙食好出圈。
一位員工在知乎回答“在字節跳動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時說道,每日人均150元的三餐加下午茶。
2020年6月24日,字節跳動在內部通報的兩起貪腐案,進一步驗證了上述說法。通報中,一起是EA前負責人石某,涉案600余萬元,另一起是字節跳動的行政餐飲前負責人,涉案金額達到1000余萬元。
這也讓網友笑稱,“管食堂都能貪1000萬,字節果然油水多。”
對于這家成立9年的小巨頭而言,反腐力度還沒有那么大。根據豹變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至今,字節跳動的貪腐案不超過1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