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電商巨頭亞馬遜于2016年推出了云計算平臺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AWS),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里,這項業務幫助該公司在云計算時代從根本上改變了IT行業,并確立了市場領先地位。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發布的2018年數據顯示,AWS是全球公共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和PaaS(平臺即服務)服務收入中毫無爭議的市場領導者,市場份額為40%,緊隨其后的是微軟(17%)、谷歌(8%)和阿里巴巴(5%)。
不過,微軟和谷歌近年來加大了對公共云計算業務的關注,隨著大型企業考慮如何將更多工作負載移出數據中心,這對AWS構成了重大威脅。
與此同時,人們認為某些地區的云計算服務仍處于起步階段。例如,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球IaaS市場規模將增長到715億美元,因此有大量的市場潛力可供挖掘。
那么,AWS是如何從一項免費服務成長為市場領導者的?下面讓我們回顧下其成長歷程中的決定性時刻:
1.亞馬遜推出AWS服務(2002年)
實際上,云服務器,AWS是亞馬遜于2002年正式推出的,當時它是一項免費服務,允許公司在自己的網站上加入Amazon.com的功能。
這項業務的早期版本旨在幫助開發人員“構建應用程序和工具,使他們能夠將Amazon.com的許多獨特功能合并到自己的網站中”。
2.發布S3和EC2(2006年)
直到幾年后,也就是2006年,AWS才正式推出其首款云計算產品,使企業能夠使用亞馬遜的基礎設施構建自己的應用程序。
首先是簡單存儲服務(Simple Storage Service,簡稱S3),隨后是彈性計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簡稱EC2),也就是亞馬遜的服務器租賃和托管服務。多年來,EC2已經被廣泛使用,例如不同的實例類型提供不同的CPU、內存、存儲和網絡容量配置。
對于AWS客戶來說,這兩種產品仍然非常受歡迎。
3.隨著谷歌和微軟推出云計算服務,競爭日趨激烈(2009年)
在亞馬遜推出云計算服務兩年后,谷歌加入了這個市場。
雖然在大型公共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中,谷歌通常被視為排在第三位,但這種情況正在開始改變。隨著聘用前VMware首席執行官黛安·格林(Diane Green)領導其企業云計算業務,谷歌正著眼于在大型企業中獲得更多吸引力。
更多的競爭出現在2009年,當時微軟推出了目前對AWS最大威脅的云計算服務,揭開了Azure Cloud的神秘面紗。
微軟的這款產品出現在許多企業數據中心里,并與許多企業建立了關系,這意味著對于.NET開發人員和那些認為自己是微軟“商店”開發人員來說,Azure是個明確的選擇。
4.虛擬私有云啟動(2009年)
事實證明,AWS在想要快速提升服務和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中受到青睞,但很少有傳統企業對將更實質性的工作負載轉移到公共云中抱有信心。
虛擬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是AWS雄心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過為AWS數據中心提供私有的、獨立的分區,從更保守的公司那里獲得業務。
5.AWS舉辦首次開發者大會(2012年)
第一次主要的AWS開發者大會于2012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行,強調了其不斷增長的用戶社區。
自那時以來,AWS的Re:Invent大會成為固定活動,目前有3萬多人注冊參加,而且AWS還在英國每年舉辦一次客戶活動。
6.CIA選擇AWS而非IBM作為私有云(2013年)
AWS通常不為客戶構建專用基礎設施,但它對2013年與CIA簽訂價值6億美元、利潤豐厚的私有云合同充滿激情。最有趣的或許是其競爭對手的身份:傳統企業大亨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