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和大數據研究所,云計算部的運維業務主管牛曉玲,今天分享的議題是研發運營一體化能力成熟度模型第四部分技術運營部分的權威發布。今天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是研發運營一體化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背景,第二部分是系列標準體系的介紹,第三是技術運營標準內容的解讀,第四部分是對未來的展望。
首先,先看一下標準體系框架的全景圖。一般新的領域產生之后,首先都會有一些術語和定義,然后會有總體的框架,告訴大家這個領域的框架是怎么樣的。在云計算的框架下面,我們有云計算的運營標準,運維類的標準,還有云計算與IT風險管理、云計算服務類和技術類、軟件產品類、性能類、云計算安全,還有我們各種各樣的行業規范,金融行業、通信行業、電力行業等等。可以看到,研發運營一體化能力運營成熟度模型,整個系列標準是在一體化運維標準體系下面。
關于DevOps的歷史可能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不多贅述。但關于標準的背景您可能不太清楚,我們是在2017年12月份在CCSA立項整個DevOps體系的標準,在2018年4月份,完成第2到5部分的征求意見稿,同時立項第8部分系統工具和技術要求的標準。在6月29號,第1到7部分發布了第一版征求意見稿。在同年7月份,由我代表中國代表團去聯合國ITU進行國際標準的立項,雖然立項過程非常坎坷,需要有20多個國家,190多個參會代表,全票通過才算通過國際標準,在經過兩周多輪的討論,最終結果是好的,DevOps標準最終立項成功了。在2018年9月份,DevOps系列標準行標號正式下達,在CCSA官網上可以查詢到。2019年7月,也就是現在我們發布了技術運營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征求意見稿已經在2018年6與就完成了,為什么現在才發布,因為這個標準開始之初爭議很大,在后來將近小一年的時間里,經過多次的改動,終于成稿。在未來,我們可能會繼續做一些相關行業研究的白皮書、調查報告、驗證性的評估,并且持續推進國際標準化、國內標準化,云主機,不斷的更新我們的標準。
這是我們研發運營一體化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整體框架,剛才的是云計算體系整個的框架,這個是我們的研發運營一體化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總共分為八個部分。這個標準牽頭單位是中國信通院,我們聯合業界多家社區、單位,包括云計算開源產業聯盟、高效運維社區、百度、阿里、騰訊、京東、中國移動、電信、中國銀聯等等單位都參加這個標準的編寫。目前進展是2018年6月份,第一次全量的征求意見稿已經發布, 2018年7月份也是在聯合國成功立項。技術運營這個部分是將于第三季度可以正式開始試評估。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第二部分敏捷開發管理,這部分更多涉及到三個維度。第一是我們的價值交付管理,包括我們需求的工件,比如說需求的內容和形式,包括用例怎么編寫,怎么驗證,包括用例管理等等都會在這一部分定義。需求活動,比如我們對需求做一些分析,還有需求的驗收反饋、改進等等。第二是敏捷的過程管理,就是我們如何體現價值和流動,包括我們的一些交付和需求的能力、交付的質量,還有我們的交付的反饋和度量,是否滿足我們的需求。第三是敏捷的組織模式,更多的是面向人員,包括角色職責、角色和角色之間是如何進行協作。還有我們的團隊的組成,包括團隊整個的工作模式,包括團隊和團隊之間是如何協作的,這個是我們第二部分敏捷開發管理重點描述的內容。
第三部分是持續交付,大家知道持續交付是軟件工程的核心工程實踐,這部分也是目前最成熟部分。它包括配置管理、版本控制、變更管理、構建與持續集成、包括構建事件、構建集成,還有測試管理,包括三部分,分層策略、代碼質量管理和自動化測試。部署與發布管理,我們會考慮到,部署與發布模式、部署的流水線等內容。環境管理,包括環境的類型,環境的構建和配管等等。數據這部分會著重在測試數據管理和數據變更方面。度量和反饋,我們會驗證是否有度量體系、度量的指標,度量反饋做的如何,在持續交付這部分,有沒有關聯分析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比較關注的一些點,也是企業現在做的比較有疑惑的地方。在這里特別說一下,一會展文老師也會分享他的內容,招商銀行是目前我們評估過的一些企業里,度量這塊做的最好的企業,大家也可以多請教一下展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