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開源項目,熱愛IT技術的人難免心頭一熱,許多人提起做開源的企業內心也滿是崇敬之情。2019年,國內的開源熱情似乎比以往更高了些,開源項目是企業彰顯技術自信的行為,并不是商業利益驅動的行為,就憑這點,值得為真正做開源的企業點贊。
2020年伊始,筆者又一次重新認識了青云QingCloud的Kubernetes發行版——KubeSphere,這是國內唯一一個開源的Kubernetes(k8s)發行版,它的開源不涉及任何商業意圖,它不屬于青云而屬于社區,它極大地降低了使用Kubernetes的門檻,它的出現將加速中國企業向云原生邁進的步伐。
什么是Kubernetes發行版呢?
“發行版”的說法常用于Linux操作系統。比如,directadmin安裝,雖有Linux內核,而Ubuntu、CentOS等等叫做Linux發行版,對應的,Kubernetes就相當于內核,KubeSphere就是Kubernetes的發行版,正常人類是很難使用Linux內核和Kubenetes的,為了讓大家用起來,要基于Linux內核和Kubernetes做很多周邊配套,Linux和Kubenetes就好像一臺光禿禿的汽車發動機,為了把它當車開,你起碼得有車架子、輪胎、方向盤、剎車、……等等。
所以,開源KubeSphere的青云就像一個汽車廠,負責KubeSphere牌汽車各個組件的組裝搭配,不過,這個汽車不需要花錢就能獲取到,這就是青云開源KubeSphere的實質。它的意義在于加快了大家使用k8s發動機的進程,讓大家都能開上KubeSphere牌汽車。
為什么要開這輛裝有k8s發動機的KubeSphere牌汽車呢?
汽車時代的到來讓馬車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成了人類最常用的出行交通工具之一。K8s的到來標志著云原生進入加速普及時代,云原生時代是云計算發展的新階段,先不要問云原生是什么,先看云原生能帶來什么吧?
云原生有利于各組織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云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松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云原生能幫助企業做數字化轉型,幫助企業用數字化轉型獲取競爭力。而KubeSphere可以讓企業更快地上原生,開上汽車。
用數字化轉型塑造企業競爭力已經是共識,企業的創新可以細化到一塊塊業務,一個個應用,甚至一行行代碼,而云原生幫助企業解決從代碼開發協作,到應用部署上線,運維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問題。
上圖很好的揭示了幾十年的軟件開發架構變化,看似挺復雜,其實就是越來越人性化了。簡而言之一句話,開發者開發的更輕松了(分工更細了),運維人員運維的負擔更小了(工具更強大了),業務人員用IT也更順手了(要什么可以很快有什么了)。
以前是很多人一起開發少量笨重且龐大的應用,directadmin安裝,部署在笨重的專有硬件上,面對業務新需求的響應能力非常差,開發者開發得費勁,運維者也運維得不舒服。
現在流行開發微服務(不再開發大型單個應用,改為開發一個個小的功能),流行用容器管理這些應用服務,雖然需求變得更快了,但開發迭代的速度也更快了,開發和運維環節聯系越來越緊密了。
這種轉變,離不開容器化,離不開云原生,離不開云原生的事實標準——Kubernetes。
Gartner報告稱“到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在這一輪數字化轉型中,企業必然走向云原生,看,離不開容器,離不開Kubernetes的人會越來越多。
Kubernetes為什么這么受歡迎呢?
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經理于爽總結是:Kubernetes未來會統治所有的基礎設施。
他的意思是,只要業務是基于容器化應用構建的,就可以跑在任何Kubernetes上,無論這個Kubernetes是在任何地方的物理機上還是虛擬機上,只要Kubernetes平臺間有一根網線,容器化的應用就可以隨意奔跑,需求是方向。
這樣的Kubernetes是不是牛的有點過分了?!有點過分,不過這都是真的。
正因為這樣,Kubernetes吸引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據于爽介紹說,2017年青云在做基于Kubernetes的PaaS時,Kubernetes是以季度為節奏更新,而現在,每一兩個月就發行一個大版本,明年的節奏會更快。
Kubernetes的人緣非常好,生態非常強大。作為容器管理調度很薄的一層平臺,Kubernetes沒有向上或者向下伸手,而是通過標準化的方式開放它的能力,比如存儲方面就開放了CSI標準接口,所有的存儲廠商都可以基于接口標準把存儲服務集成到Kubernetes體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