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數智化轉型、新基建,現在又加上一個信創……企業信息技術市場好像從不缺少概念,每一次變革都如黃河之水,一浪高過一浪。如何抓住政策紅利,力挽狂瀾,搶占市場最大份額,這應該是所有信息技術提供商的共同目標,也是云計算廠商為啥都在打信創云標簽的最根本原因!
不管是產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還是新基建、信創,本質上都一樣,都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IT技術的升級換代,進而實現降本增效和產業升級目標。只不過,信創的到來,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具顛覆力,會讓整個IT市場重新洗牌。而在云(云計算)、大(大數據)、物(物聯網)、移(移動互聯網)、智(人工智能)、鏈(區塊鏈)所有技術趨勢中,云計算無疑是最核心驅動力,它可以把所有技術優勢集為一體,締造出新的經濟帝國。所以,信創的PK,最終會發展為信創云服務能力的比拼。
問題是,什么是信創云?把國外的產品替換為國內品牌就是信創云嗎?
誰才是真的信創云?
筆者認為,緊跟主流趨勢,這本身并沒有錯,但在打標簽之前,需仔細思量,不要濫用“信創云”這三個字!
大家都在做信創云,這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的技術能力和應用環境已經成熟,但也不乏魚龍混珠者?;蛘哒f,在信創云建設初期,我們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例,放眼望去,我國大概有至少有500多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而全球范圍內的數據統計量是600家。500多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意味著是500多個數據孤島,不同平臺之間怎么連接?且不說平臺底層的芯片、操作系統、存儲和網絡的適配是一個大的工作量,就是上層的基礎軟件應用也很難集成。
過去幾年,我們在底層基礎設施的所有投入,都是為了解決過去那種單一架構存在的弊端。所以,我們把ERP、CRM、HR、協同辦公全部遷移上云,并且為了更好地建立產業鏈連接能力,我們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數據中臺和數據湖,轉了一大圈發現,企業應用又回到原點,我們的成本并沒有降低,數據孤島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因為不同企業的ERP、CRM等應用有不同的標準,如果想實現數據的統一,用戶還得自己再建一個數據管理平臺,不同平臺數據之間導來導去,等于增加了工作量。
那么,管理軟件走向SaaS征程,到底對不對?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亞洲服務器,所有技術架構的演進一定是順潮流而行,ERP上云在方向上一定沒有錯。只是,我們如何能真的貼近業務場景,域名購買,滿足用戶需求?
滿足信創云的SaaS該是何種模樣?
從以ERP為核心的SaaS產品市場發展現狀來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把原來的應用打散,變成碎片化,以APP的形式提供給用戶,不管是SAP、Oracle,還是金蝶、用友,都有針對不同領域甚至不同行業的碎片化應用。所以,不管原來的企業級應用,還是現在的企業級應用,都秉承的是自己的標準。那么,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開發應用,該怎么辦?不同企業都在走同一個方向,那就是打造自己的PaaS平臺。比如:SAP、Oracle都推出了自己的云平臺,而用友則推出了自己的IUAP,金蝶則是蒼穹PaaS。另外,每個垂直應用領域也在打造自己的平臺。比如明源云推出了天際云,銷售易的Neo-Platform,北森的CoreHR……
對于用戶來說,SaaS產品更豐富,有了更多的選擇,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從整個應用生態來看,如果大家都在建自己的PaaS,又會回到傳統IT時代面對的難題,無法統一標準,無法真正打通各種流程之間的瓶頸。因為,從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理念考慮,用戶不可能只選擇一家云廠商。
所以,從SaaS+PaaS層面考慮,如果信創云的標準問題不能解決,最終走向就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要想讓信創云成為世界級產品、世界級的技術,首先我們想的不應該是競爭,而是競合,所有企業都敞開心扉、擰成一股繩,勁兒往一處使。不同平臺之間,要找準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長處,而不是重復“造輪子”,浪費IT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