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工信部、科技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無錫拉開帷幕,在主旨峰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羅文發表了演講。
羅文表示,發展物聯網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戰略舉措,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把握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加快發展物聯網對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
2018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有望超過千億美元
羅文指出,目前物聯網發展呈現四大特點。首先,物聯網新技術、新產品快速發展,成為推動信息產業增長強勁引擎,近年來全球物聯網技術創新空前活躍,物聯網窄帶物聯網芯片、信息傳感器等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推出,臺灣主機 臺灣伺服器,有力推動物聯網的應用普及,2016年全球具備物聯網700億美元,同比增長21%,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千億美元,物聯網以基礎軟硬件、互聯網技術聯合,開動智能電子產品的浪潮,智能可穿戴設備等快速發展,成為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
其次,物聯網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驅動經濟創新升級重要動力,隨著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應用的拓展深化,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不斷融合,催生車聯網、智慧城市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比如物聯網在城市管理、節能減排、智能交通等廣泛應用,培養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新業務,再如智能駕駛成為當前全球產業發展一大熱點,只有高速、穩定、安全物聯網做支撐,才能打造出網絡化、智能化的汽車產品,并實現車與人、車與路、車與車之間的互聯互通服務。
再次,物聯網跨界融合應用深入推進,成為注入傳統產業的創新要素,通過跨行業覆蓋和跨行業應用,幫助傳統產業的全方位變革,激發出創新潛能,每個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強調物聯網深度應用,信息技術領域龍頭企業紛紛圍繞工業物聯網技術創新和部署,加速構建物聯網信息產業生態,培養傳統產業效率提升。
最后,物聯網基礎設施加快部署,成為支撐智能重要載體,物聯網正在成為支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據統計全球40%的運營商都在積極部署業務運用,全球每天約有550萬臺設備加入物聯網,美國咨詢公司預計2021年全球聯網設備將達到280億,其中160億與物聯網有關,物聯網各行業的加快普及促進電網、水網、公路、鐵路、港口等傳統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也將越來越多的設備、車輛、終端納入智能化之中,為智能經濟新經濟形態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支撐。
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羅文表示,近年來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雙創等帶動下,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主要表現:生態體系逐漸完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中國形成了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電器運營、物聯網服務等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基于移動通信網絡部署到機器。涌現出一批較強實力物聯網領軍企業,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投融資、標識解析、成果轉化、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
二是,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中國在物聯網領域已經建成一批重點實驗室,匯聚整合多行業、多領域的創新資源,基本覆蓋了物聯網技術創新各環節,物聯網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窄帶物聯網引領世界發展,在國際話語中的主導權不斷提高,這當中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很好的發揮了先行先試引領示范作用。
三是行業應用領域加速突進,通過試點示范物聯網在交通、物流、環保、醫療保健、安防電力開始規模應用,在便利百姓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三一重工建成了工業物聯網平臺,加快物聯網技術,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
四是產業集群優勢不斷突顯,中國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四大區域發展格局、無錫、杭州、重慶運用配套政策,以成為推動物聯網發展重要基地,培育重點企業帶動作用顯著,以無錫示范區為例,韓國百兆不限流主機 新加坡服務器,截止2016年擁有互聯網企業近1300家,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全方位推動物聯網發展
羅文表示,在取得上述成績的同時,中國物聯網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我們核心技術能力依然薄弱,行業應用規模不足,層次偏低,成熟的商業模式仍然缺乏,標準體系特別是跨行業標準仍有待制訂和完善,網絡與信心安全形式依然嚴峻,設施安全、數據安全亟待解決。
未來,將扎實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