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28日,由中國疾控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云研究所、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慢性病防控信息技術委員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慢性病與信息大會"在北京國賓酒店盛大召開。4月27日,在主會場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曲曉杰到場,并就《智能健康養老政策解讀》進行了演講。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曲曉杰
以下為演講實錄:
曲曉杰: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這個會議,我們負責電子信息技術產品,到這個會議上跟大家交流一些我們的想法,我們也很愿意,在座的各位更多屬于我們的用戶部門,我們負責研發電子信息技術的產品,我們希望跟我們的用戶部門更好地配合,推動我們的產業發展。
剛才前面幾位領導和嘉賓也提到了像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的信息技術,應該說對我們傳統的醫療健康產業帶來了新的變化和發展動力。這次會議組織大家共同探討,既有健康領域的專家,也有一些相關的產品包括云計算的這些產品,包括外面有一些智能的可穿戴的健康管理的展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符合我們國家全力推進互聯網+戰略的發展,首先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這幾年信息技術發展的確是日新月異,已經融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們日常生活方式就不用說了,快遞、打車等等各種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信息化技術是如何發展的呢?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應該具有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潛力,成為不可阻擋的市場,我們的感覺是尤其是在現在,很少有領域能夠阻止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滲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信息技術對醫療產業的不斷融合深入,衍生出大量的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尤其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核心技術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融合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一些特點。
一是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促進醫療健康服務潛力充分釋放。醫療健康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以及可視化技術將對醫療機構的管理、質量提升患者的安全保障、新藥研發、重大疾病防控等發揮重大作用,充分挖掘醫療健康服務能力。人工智能的醫療應用場景越發豐富,通過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可以提高醫療診斷準確率與效率,提高患者自診比例,降低患者對醫生的需求量,最主要的是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輔助醫生進行病變檢測,實現疾病早期篩查。大幅提高新藥研發效率,directadmin漢化 虛擬主機,降低制藥時間與成本,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為影響醫療行業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們國內的相關企業也在這方面基于大數據的分析、病例的診斷,對我們未來的醫療服務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信息系統架構向云計算遷移,服務質量與信任問題日益受到關注。云計算已經成為互聯網健康服務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改變了傳統醫療信息化發展模式,具有按需使用資源、建設運營成本低、可擴展性強的優勢。當前,醫療機構、行業主管部門在積極推動信息系統向云計算架構遷移,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最終惠及廣大患者。但是醫療健康云計算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數據安全信任體系尚未建立等問題,需要相關標準和監管措施推進行業健康發展。
第三,智能健康終端技術是精準量化人體的關鍵。智能健康終端包括專業醫療檢測設備、家用、社區用的醫療健康終端、可穿戴健康設備等,通過與應用軟件、云服務相結合實現對各種人體體征數據的采集、傳輸。智能健康終端對人體指標的精準量化是健康大數據的基礎,亟待提升性能高可靠生物體征感知技術、低功耗輕量級低層軟硬件技術、低功耗廣域智能物聯技術等。
數據挖掘前期調研需要和我們用戶部門進一步深度合作,國內游一些企業發展速度比較快,掌握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無論是篩查還是篩選提升我們整個健康服務質量也需要一些探討。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與相關部門一起,把信息技術與醫療健康創新融合發展作為重點工作持續推進,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加快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能化升級,在這個大背景下,電子信息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去年和國家衛計委、民政部三個部委聯合發布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提質增效,三個部委考慮智慧信息技術是工業部門、信息部門,健康可能是我們衛計部門、養老是民政部門,結合三個部委的各自需求,圍繞這方面開展一些工作,豐富我們產品供給、創新服務模式,促進現有的醫療、養老服務需求,提出五大重點任務: